
n. 鈣钇铒礦;[礦物] 鈣钇铈礦
n.|cainosite;[礦物]鈣钇铒礦;鈣钇铈礦
Kainosite是一種稀有的環狀矽酸鹽礦物,化學式為Ca₂(Y,Ce)₂(Si₄O₁₂)(CO₃)·H₂O,屬于單斜晶系。它最早由挪威地質學家W.C. Brøgger于1889年在挪威的蘭格松地區發現并命名,詞源來自希臘語"καινός"(意為"新的")和"σῐ́τος"(意為"食物"),暗指其化學成分中含有當時新發現的稀土元素。
該礦物主要呈現柱狀或纖維狀晶體形态,顔色從無色到淺黃、粉紅或褐色不等,莫氏硬度為5-5.5。其典型産狀為花崗偉晶岩和堿性岩中的副礦物,常與方解石、螢石、铈矽石等礦物伴生。根據國際礦物學協會(IMA)數據庫記載,目前全球僅在中國内蒙古、俄羅斯科拉半島、加拿大魁北克等少數地區有發現記錄。
在工業應用方面,kainosite作為稀土元素的次要來源礦物,其钇(Y)和铈(Ce)含量可達12-15%(質量分數)。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3年報告指出,這類稀土矽酸鹽礦物在新型催化劑和永磁材料研發中具有潛在價值。晶體結構研究表明,其矽氧四面體以獨特的[Si₄O₁₂]環狀結構為特征,這種結構特征被收錄于《矽酸鹽礦物晶體化學》權威教材中。
參考資料:
kainosite 是一種礦物名稱,其定義和相關信息如下:
Kainosite(音标:['kainəˌsaɪt])是一種含鈣、钇及稀土元素的矽酸鹽礦物,中文譯名為鈣钇铒礦或鈣钇铈礦,具體成分可能因稀土元素(如铒、铈等)含量差異而不同。
中文譯名存在“鈣钇铒礦”和“鈣钇铈礦”兩種版本,可能與不同文獻對稀土元素(铒/铈)的側重或翻譯習慣有關。建議參考權威礦物學資料(如國際礦物學協會IMA命名)确認具體成分。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其地質分布或化學式,可查閱礦物學數據庫或相關論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