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Indian Ocean是什麼意思,Indian Ocea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n. 印度洋

  • 例句

  • This species is found in coastal waters around the Indian Ocean.

    在環印度洋沿岸的海域有這一物種。

  • Their effect may be merely to shift the problem from the Gulf of Aden to the Indian Ocean.

    它們的作用可能隻是将問題從亞丁灣轉移到印度洋。

  •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the earthquake that triggered the Indian Ocean tsunami in 2004 have also caused reef loss.

    諸如2004年觸發印度洋海嘯的地震這樣的自然災難也會導緻珊瑚礁損失。

  • If you look at the Indian Ocean, it's fascinating.

    如果你看一看印度洋,你就會迷上它。

  • But onthe Indian Ocean, the Cutty Sarktook the lead.

    但在印度洋上,“卡薩·薩克”號駛到了前面。

  • 專業解析

    印度洋(Indian Ocean) 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其名稱直接來源于其毗鄰印度次大陸的地理位置,曆史上該海域是連接東西方貿易與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尤其在印度洋貿易圈的形成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以下是其詳細含義及核心特征:

    一、地理範圍與核心特征

    1. 面積與深度

      印度洋總面積約7,050萬平方公裡,平均深度3,890米,最深處為爪哇海溝(深達7,258米)。其邊界西起非洲東海岸,東至澳大利亞與印度尼西亞,北靠南亞次大陸,南接南極洲冰緣。

    2. 關鍵地理構造

      洋底分布着顯著的地質構造,如東印度洋海嶺(南北走向的洋中脊)和斷裂帶,以及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兩大邊緣海。其北部因闆塊碰撞形成活躍地震帶,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即源于此。

    二、氣候與生态系統的獨特性

    1. 季風主導型氣候

      印度洋是全球唯一完全受季風控制的大洋。夏季西南季風帶來豐沛降雨,冬季東北季風則相對幹燥,這一規律深刻影響沿岸國家農業與航運。例如,印度次大陸的雨季降水約80%由西南季風輸送。

    2. 生物多樣性熱點

      擁有全球30%的珊瑚礁覆蓋率,包括大堡礁西緣和馬爾代夫群島生态系統。同時是藍鲸、棱皮龜、儒艮等瀕危物種的核心栖息地,西印度洋海域更被聯合國列為重點保護的海洋生态區。

    三、經濟與戰略價值

    1. 資源樞紐地位

      沿岸海域富含油氣資源(波斯灣、孟加拉灣)、漁業資源(年捕撈量超1,500萬噸),以及錳結核等深海礦産。其航道承擔全球約80%的石油海運貿易,霍爾木茲海峽與馬六甲海峽為關鍵咽喉要道。

    2. 地緣戰略要沖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關鍵段落,印度洋航線維系着中國、印度、歐盟等經濟體的能源安全。多國在此部署海軍力量以保障航道安全,凸顯其全球戰略地位。

    四、環境挑戰與科學意義

    近年面臨珊瑚白化加劇(表層水溫上升1.5℃)、塑料污染(環流垃圾帶面積達1,000萬平方公裡)等危機。國際科學界通過“印度洋觀測系統”(IndOOS)持續監測其鹽度、洋流變化,以預警氣候異常事件如印度洋偶極子(IOD)現象。


    權威參考來源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UNESCO)海洋百科
    2.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海洋地理數據庫
    3. 世界氣象組織(WMO)季風研究報告
    4.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印度洋生态評估
    5. 英國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
    6.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地緣戰略分析
    7. 《自然》期刊印度洋氣候研究專刊

    網絡擴展資料

    Indian Ocean(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Indian Ocean是英語中"印度洋"的專有名詞,得名于其北部的印度次大陸。作為地球四大洋之一,其面積和體積均居第三位,約占全球海洋總面積的19.5%-20.7%。

    2. 地理位置
      位于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北接印度半島,西鄰非洲,東靠澳大利亞,南抵南極洲。通過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經蘇伊士運河和好望角航道與大西洋相通。

    3. 地理數據

      • 面積:7056萬-7491.7萬平方公裡(不同機構測量差異)
      • 平均深度:3839-3897米
      • 最深處:爪哇海溝(7729米)
      • 水體體積:約264-29190萬立方千米
    4. 名稱由來
      因15世紀末歐洲航海家開辟印度航線時,将這片海域視為通往印度的必經之路而得名。阿拉伯語稱其為"المحيط الهندي",法語為"Océan Indien"。

    5. 地理特征
      北部較封閉,南部開闊,擁有紅海、波斯灣等重要附屬海域。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航道,至今仍是全球重要的海運樞紐。

    注:關于面積等數據的差異,主要源于測量标準不同,如是否包含附屬海域。更詳細數據可參考(搜狗百科)和(地理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vertebratehibernateCFSEdanceddecoratingEllieHubeipauperizeplanumunquestionedwishingconversational systemfull sizedhybrid systemJazz Agemathematical statistics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alty watership buildingtrailing edgewith heart and soulabandoneeactinoquinolamylophosphataseepiplastronhandicraftsmaninflectionaljarlitelingcodSab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