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anthrone是什麼意思,indanthron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靛蒽醌
[染料] 陰丹酮
例句
To provide proof of grafting, modified hydrolysate was identified by indanthrone, the IR and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hydrolysate and modified hydrolysate were stu***d.
對改性産品以茚三酮法進行分析,對鉻鞣革屑水解産物及其改性産品進行IR分析和氨基酸分析。
專業解析
Indanthrone(中文常譯作“陰丹士林”或“靛蒽醌”)是一種重要的合成有機化合物,主要作為高性能藍色染料和顔料使用。其核心特性與應用如下:
1.化學本質與命名
Indanthrone屬于蒽醌類稠環化合物,分子式為 $ce{C28H14N2O4}$。其名稱源自“Indigo”(靛藍)與“anthraquinone”(蒽醌)的組合,反映其結構兼具靛藍發色團與蒽醌骨架的特征。該分子通過稠合兩個苯并咪唑酮單元形成平面大共轭體系,賦予其獨特的深藍色調與化學穩定性。
2.作為染料的特性
- 耐光耐候性:Indanthrone染料(如經典品種“陰丹士林藍RS”)在棉纖維染色中表現出卓越的耐日曬和耐氣候性,源于其分子結構能有效消散光能,減少降解。
- 應用領域:主要用于纖維素纖維(棉、麻)染色,需在堿性條件下通過還原染色工藝上色,經氧化後固着于織物,色彩飽滿持久。
3.作為顔料的用途
工業上,Indanthrone的顔料形态(顔料藍60,PB60)因其高耐候性與化學惰性,被廣泛用于:
- 高端塗料:汽車面漆、建築外牆塗料,耐受紫外線與極端環境。
- 塑料着色:對耐熱性要求高的工程塑料制品。
- 藝術顔料:部分專業級油畫與丙烯顔料采用PB60,确保畫作長期色彩穩定。
4.曆史與工業意義
由德國化學家René Bohn于1884年首次合成,Indanthrone的誕生标志着合成染料工業的重大突破。其優異的性能推動了蒽醌染料的發展,至今仍是藍色系關鍵品種之一。
權威參考資料
- PubChem: Indanthrone Compound Summary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化合物數據庫)
- Industrial Organic Pigments, 4th Ed. (Wiley出版社專業顔料手冊)
- Colour Index International (國際染料與顔料标準數據庫,登記號CI 73000)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Pigment Analysis (美國國家美術館顔料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資料
indanthrone(陰丹士林)是一種合成還原染料,其含義和相關信息可綜合如下:
1.基本定義與化學性質
- 化學名稱:靛蒽醌(标準還原藍),屬于蒽醌類化合物。
- 化學式:通常寫作$text{C}{28}text{H}{14}text{N}_2text{O}_2$,結構包含蒽醌骨架,具有優異的耐光性和化學穩定性。
2.曆史背景
- 由德國化學家Rene Bohn于1901年首次合成,是早期合成染料的重要代表。
-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廣泛流行,被稱為“中國藍”,常用于制作旗袍等服飾,成為時尚象征。
3.應用領域
- 紡織工業:作為還原染料,用于棉、麻等纖維染色,色彩鮮豔且不易褪色。
- 藝術品:因耐光性強,被藝術家用于繪畫着色,尤其在油畫和現代藝術品中常見。
- 非線性光學材料:其衍生物可用于制備光吸收材料。
4.文化意義
- 在中國近代史中,陰丹士林布料的藍色調(如“陰丹士林藍”)是民國時期女性服飾的标志性顔色,反映了社會審美變遷。
5.語言與翻譯
- 英文發音:英式音标為/ɪn'dænθrəʊn/,美式音标為/ɪn'dænθroʊn/。
- 中文譯名:除“陰丹士林”外,也譯作“陰丹酮”。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合成方法或具體化學性質,可參考化學專業文獻或染料工藝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pizzatake in one's strideconspireshacksidlebackersclericexclaimedexperimentinggravesnearingpaltriersinglestraducementbar stoolearly dayspublic nuisancetop mountedwade intobefoggedbodilessCarinaecensurabledogwoodestrazinolfunicularinimpregnationinertialmagnetitemicro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