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洋馬錢子,呂宋豆
Ignatia(學名:Strychnos ignatii)是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原産的一種常綠藤本植物,屬于馬錢科,其種子在傳統醫學和現代順勢療法中具有重要應用。該植物的幹燥種子被稱為“Ignatia amara”,含有多種生物堿,包括馬錢子堿(strychnine)和布魯辛(brucine),但順勢療法中通過高度稀釋後用于治療情緒相關疾病。
Ignatia的命名源自17世紀西班牙傳教士聖伊格内修斯(St. Ignatius),他首次将這種植物引入歐洲醫學研究。其種子傳統上被用于緩解焦慮、失眠及因情緒壓力引發的身體症狀,如頭痛和消化不良。
在順勢療法中,Ignatia amara被歸類為“情緒調節劑”,常用于治療因悲傷、驚吓或情感壓抑導緻的症狀,例如神經性顫抖、癔症性失語等。其作用機制被認為與調節神經系統對壓力的反應有關。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替代醫學報告中提及了其在傳統體系中的曆史地位(來源:WHO傳統醫學報告)。
盡管Ignatia的未稀釋原液因含馬錢子堿具有毒性,但順勢療法制劑通過多次稀釋已去除毒性成分。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和德國委員會E專論均收錄了其作為情緒支持療法的有限應用,并強調需在專業指導下使用(來源:EMA草藥專論)。
“Ignatia”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領域來理解:
基本定義
Ignatia指呂宋豆(學名:Strychnos ignatii),是菲律賓等地的植物種子,屬于毒豆科(Loganiaceae)。其幹燥成熟種子含生物堿,傳統醫學中用于治療神經性厭食症、口腔扁平苔藓等疾病。
相關名稱
也被稱為“Ignatius bean”或“Saint Ignatius' bean”,可能得名于西班牙傳教士聖依納爵(St. Ignatius)。
來源與性别
Ignatia是女性英文名,源自拉丁語男性名Ignatius的陰性形式,意為“火熱的”或“燃燒的”。
文化與傳說
在亞瑟王傳說中,其威爾士形式Eigyr指亞瑟王的母親,後經拉丁化演變為Ignatia。
該詞需根據上下文區分植物學或人名的不同含義,兩者無直接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