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ɡrəʊt/ 美:/'ɡroʊt/
n. 些許,少許的金錢;昔日英國的四便士銀币
n. (Groat)人名;(英)格羅特
Her brother had gone by the name of Groat, though his true name had been Oppo.
她的哥哥對外以格羅特為名,盡管他的真名是奧普。
Pin a Day is a Groat a Year.
每天節約一丁點兒一年就是一大筆。
Tis a well spent penny that saves a groat.
善花一便士,節約四便士。
Traveler: That looks groat. Do you have ties here?
遊客:看上去很好。這裡有領帶嗎?
Diane DE Groat says that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of writing and illustrating this book was deciding what the correct title should be.
迪亞娜代格羅特說,寫這本書,并說明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決定正确的标題應該是。
n.|littleness/exiguity;些許,少許的金錢;昔日英國的四便士銀币
"Groat"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曆史貨币單位 在14-17世紀的英格蘭和蘇格蘭,groat指一種銀币,相當于四便士。該詞源自中古荷蘭語"groot",意為"大的",最初指體積較大的硬币。英國最早的格羅特銀币由愛德華一世于1279年鑄造,直徑約25毫米,重量約5.8克。這種貨币在莎士比亞戲劇《亨利五世》等文學作品中也有記載,反映了其在中世紀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谷物加工術語 在食品加工領域,groat指經過脫殼處理的整粒谷物,常見于燕麥、小麥等作物。這類産品保留了谷物的胚芽和麸皮,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群。例如傳統蘇格蘭菜肴"groats porridge"即用去殼燕麥制成。現代營養學研究顯示,燕麥粒的升糖指數(GI值)為55,屬于低升糖食物。
參考資料
groat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英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1. 曆史貨币概念
指14-17世紀英國流通的四便士銀币()。該銀币最早出現于愛德華三世時期(1312-1377年),因币值較大被稱為"厚币",詞源來自中古荷蘭語"groot"(意為大的)。這種銀币在英語諺語中常象征微小價值,如"not worth a groat"(一文不值)。
2. 象征性量詞
衍生為表達"極少量"的修辭用法,常見搭配有:
3. 谷物加工術語
在農業領域指經過碾磨後去除外殼的谷物顆粒(如燕麥粒),這種用法常見于蘇格蘭地區。需要注意的是,該釋義在權威詞典中收錄較少。
發音與拼寫
英式發音[ɡrəʊt],美式[ɡroʊt],曆史拼寫包含grot(中古英語)等變體。現代英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詞源演變,可參考牛津英語詞典或《英語詞源故事集》等專業辭書。
violincateringomissionaridmysticambiguitiescarolledelectroconductibilityformallyreposretrievedsaplingsseptwisteriagravitational fieldmodern timespoke intotied up withunder house arrestanthemanearcuatearthrodesiaauditoriacarronadecatchmentdiabasicdoxycyclinefraunhoferharmlessnessJan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