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ɡræməfəʊn/ 美:/'ˈɡræməfoʊn/
留聲機
複數:gramophones
n. 留聲機
vt. 用唱片錄制;用唱機播放
Grandpa has a gramophone from the last century.
爺爺有一台上個世紀的留聲機。
I found a gramophone in the ruins.
我在廢墟中發現了一個留聲機。
It's hard to find gramophone records on the market now.
現在在市面上很難找到留聲機唱片。
A gramophone is an old-fashioned type of record player.
留聲機是一種老式的錄音機
A man chews up a gramophone record.
一個男子在大嚼留聲機唱片。
It was the first gramophone.
它是第一個留聲機。
And puts a record on the gramophone.
拿出唱片在留聲機上播放。
And puts a record on the gramophone.
并拿一張唱片放上留聲機。
I bought an electric gramophone last year.
我去年買了一台電唱機。
gramophone record
n. 唱片
n.|phono;[電子]留聲機
Gramophone(留聲機) 是一種通過機械方式錄制和播放聲音的早期設備,其核心特征在于使用扁平圓盤形唱片作為聲音載體。該詞源于希臘語詞根“gramma”(意為書寫/記錄)和“phone”(意為聲音),字面含義為“記錄聲音的機器”。以下從技術原理、曆史演變及文化影響三方面詳解:
Gramophone 通過聲波震動驅動刻針在旋轉的唱片表面刻出螺旋狀溝槽(聲槽),實現聲音的物理記錄。播放時,唱針沿溝槽移動産生震動,經喇叭狀擴音器放大後還原為聲音。這種機械-聲學轉換技術無需電力,與愛迪生發明的圓筒式留聲機(Phonograph)形成技術路線差異。
來源:《大英百科全書》對早期錄音技術的解析。
發明争議(1887年)
德國發明家埃米爾·柏林納(Emile Berliner)獲得gramophone專利,其核心創新在于用鋅質圓盤唱片替代愛迪生的蠟質圓筒。唱片可大規模複制,奠定商業音樂産業基礎。
來源:美國專利局檔案(US372786A)。
商業普及(20世紀初)
柏林納成立“柏林納留聲機公司”,後發展為著名唱片品牌RCA Victor。1901年推出的“勝利狗”商标(His Master's Voice)成為文化符號。
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聲音記錄曆史項目”。
技術疊代(1925-1948年)
電子擴音技術取代聲學喇叭,唱片轉速标準化為78轉/分鐘。1948年哥倫比亞公司推出密紋唱片(LP),播放時長大幅提升。
來源:《錄音技術史》(由音頻工程協會出版)。
來源:英國圖書館“聲音檔案館”藏品目錄。
“Gramophone”現多作為曆史術語或黑膠唱片(Vinyl)的文化符號使用,區别于“record player”等現代表述。其遺産體現于:
來源: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2024全球音樂報告》。
注:以上來源機構官網均提供公開曆史文獻及數據查詢服務。
單詞gramophone 的詳細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型號或曆史發展,可參考音樂技術史相關文獻。
burstgovernoraffablefalshlightgillesintradalexlosphilosophizingrestrictsscreamsalgebraic expressionlay a foundationlinen clothNew Mexicoopportune momentprogrammable logicstaple fibrevote inaddressableALDAassignatblackguardlydigitiserdiscoctasterfieldworkflorilegiumheptachromicisohelenalinker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