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hlorophenarsine是什麼意思,dichlorophenarsin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胂
專業解析
二氯吩砷嗪(Dichlorophenarsine)的詳細解釋
二氯吩砷嗪(Dichlorophenarsine)是一種有機砷化合物,化學名稱為3-氨基-4-羟苯基二氯砷(3-Amino-4-hydroxyphenyldichloroarsine),分子式為C₆H₇AsCl₂NO。它在曆史上曾作為治療梅毒等螺旋體感染性疾病的化學治療藥物使用,屬于三價有機砷制劑。
1. 化學性質與結構
- 核心結構: 其分子結構基于苯環,在苯環的3號位連接有氨基(-NH₂),4號位連接有羟基(-OH),1號位連接有二氯砷基(-AsCl₂)。三價砷(As³⁺)是其發揮生物活性的關鍵。
- 反應性: 二氯吩砷嗪中的砷原子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易與生物分子(尤其是含有巯基(-SH)的酶和蛋白質)發生反應。
2. 藥理作用與曆史應用
- 作用機制: 作為三價有機砷化合物,二氯吩砷嗪的主要作用機制是與病原體(如梅毒螺旋體)體内含巯基的酶系統結合,抑制這些酶的活性,從而幹擾病原體的代謝過程,最終導緻其死亡。
- 治療用途: 在抗生素(如青黴素)廣泛應用之前,二氯吩砷嗪及其類似物(如新胂凡納明/Neoarsphenamine)是治療梅毒的主要藥物之一。它通常通過靜脈注射給藥。其治療窗較窄,需要謹慎控制劑量。
3. 毒性與安全性
- 神經毒性: 有機砷化合物,包括二氯吩砷嗪,最嚴重的副作用是可能引起砷毒性腦病和其他神經系統損害,表現為頭痛、抽搐、昏迷等。
- 肝腎功能損害: 可能對肝髒和腎髒造成損傷。
- 其他副作用: 包括發熱、皮疹、溶血性貧血、胃腸道不適等。
- 現代地位: 由于其顯著的毒副作用和治療窗狹窄,二氯吩砷嗪早已被更安全、更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黴素)所取代,不再用于臨床治療。它現在主要作為化學史上的重要藥物被提及。
4. 相關化合物
二氯吩砷嗪本身不穩定,通常以其鹽酸鹽的形式(Dichlorophenarsine Hydrochloride)存在和使用。它也是制備其他更早期使用的砷制劑(如胂凡納明Arsphenamine)過程中的一個中間體或相關化合物。
二氯吩砷嗪是一種曆史上用于治療梅毒的三價有機砷化合物。它通過抑制病原體的含巯基酶系統發揮作用。然而,由于其嚴重的神經毒性等顯著副作用以及更安全有效的抗生素的出現,該藥物已被淘汰,現僅具有曆史意義。其化學本質是3-氨基-4-羟苯基二氯砷。
來源參考:
-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 PubChem 化合物數據庫 (Dichlorophenarsine條目):提供詳細的化學結構、性質和安全信息。
- 《Goodman & Gilman 治療學的藥理學基礎》等經典藥理學教科書:在介紹抗感染藥物發展史和砷劑章節中會提及此類藥物。
- 醫學史相關文獻:記載梅毒治療史和化學治療藥物發展的文獻會讨論砷劑(包括二氯吩砷嗪及其前體)的應用和局限性。
網絡擴展資料
dichlorophenarsine(二氯吩胂)是一種有機砷化合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化學名稱與結構
- 系統命名:(3-氨基-4-羟苯基)二氯胂(),分子式為C₆H₆AsCl₂NO。
- 結構中包含一個苯環,其取代基為氨基(-NH₂)、羟基(-OH)和二氯砷基(-AsCl₂),屬于有機砷衍生物。
2.物理性質
- 分子量:約253.95 g/mol。
- 沸點:377°C(标準大氣壓下);閃點為181.8°C。
- 其他數據如密度、熔點等未在搜索結果中明确提及。
3.相關化合物
- 其鹽酸鹽形式為dichlorophenarsine hydrochloride(鹽酸二氯苯胂),中文别名“鹽酸合3-氨基-4-羟苯基二氯胂”。
4.潛在應用與安全性
- 作為含砷有機物,曆史上可能用于醫藥領域(如抗感染藥物),但砷化合物通常具有毒性,需嚴格管控使用。
- 當前CAS號為455-83-4,可通過該編號查詢更詳細的安全數據。
5.補充說明
- 該物質名稱的翻譯存在多種變體,例如英文名可能被拼寫為“Dichlorophenarsine”或“Dichlorophenarsine hydrochloride”。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其合成方法或毒理學數據,建議通過CAS號在專業化學品數據庫(如PubChem)中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