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em]
(2) 贵重而美丽的珠宝(如宝石或珍珠)
(3) 稀世之珍宝
窥东山之府,即瑰宝溢目。——左思《吴都赋》
亦作“瓌宝”。1.奇异,珍贵。《拾遗记·周》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瑰宝殊怪之物,充於王庭。”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凡诸国瑰宝珍奇之物,皆藏於奉宸库。”
(2).特别珍贵的物品。 晋 左思 《吴都赋》:“窥 东山 之府,则瓌宝溢目。”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穷山海之瓌宝,尽人神之壮丽。”《新唐书·裴行俭传》:“初,平 都支 、 遮匐 ,获瓌宝不貲。” 康有为 《保存中国名迹古器说》:“ 康熙 、 乾隆 之磁……此吾国之瓌宝,数千年之精华。”
(3).喻特别珍贵的精神财富。 碧野 《富春江畔》:“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世界的瑰宝,历史的精英。”
(4).比喻杰出的人才。 晋 陆云 《移书太常荐同郡张赡》:“诚帝室之瑰宝,清庙之伟器。”
“瑰宝”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ī bǎo,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指代贵重物品
指特别珍贵、美丽的珠宝或稀世珍宝,如宝石、珍珠等。
例句:
“窥东山之府,即瑰宝溢目。”——左思《吴都赋》
引申为杰出人才或精神财富
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敦煌壁画、传统戏曲等。
例句:
“编钟是中国的瑰宝。”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例句,可参考《吴都赋》《拾遗记》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瑰宝》一词指的是珍贵、稀奇、珍品。它代表着人们心目中稀有、无价的珍宝之物。
《瑰宝》的部首是石,总共有14个笔画。
《瑰宝》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用来形容宫殿中的珍奇宝物。后来延伸至人物、作品等领域的珍品。
《瑰宝》的繁体字为「瓜寶」。
古代人们在写《瑰宝》时使用的是「㽞」字,该字在金文和篆书中写作「圭宝」,在隶书和楷书中写作「圭寶」。
1. 他的收藏品是一些世界上最珍贵的瑰宝之一。
2. 这个古镇保存着许多文化瑰宝,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珍瑰、宝镯、奇珍、玉瑰
珍品、珍宝、稀世宝物
平凡物品、普通品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