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七級浮屠 ”。七層佛塔。浮圖,梵文Buddhastūpa的音譯。《資治通鑒·陳長城公祯明元年》:“﹝帝﹞於 建康 造 大皇寺 ,起七級浮圖;未畢,火從中起而焚之。”《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貧姑慈悲為本,設法夫人救他一命,勝造七級浮圖。”《何典》第五回:“我死之後,你千萬帶隻眼睛,收留回去,撫養成人,也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歐陽山 《苦鬥》五:“ 周炳 不大在意地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七級浮圖”是漢語中的一個佛教相關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定義
“七級浮圖”指七層佛塔,其中“浮圖”(或“浮屠”)是梵文Buddhastūpa 的音譯,意為佛塔、佛龛。該詞也寫作“七級浮屠”,屬于異體字現象。
結構解析
佛教認為建造佛塔是積累功德的行為,故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的俗語(如《初刻拍案驚奇》引用)。七層塔的設計融合了佛教宇宙觀,代表從世俗到解脫的階梯。
《資治通鑒》記載南朝陳後主曾“造大皇寺,起七級浮圖”,但未完工即遭火災焚毀,說明此類建築在古代的宗教與政治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建築或梵文術語,可參考權威詞典或佛教典籍。
《七級浮圖》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個部分組成:七、級、浮圖。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七:表示數字七,屬于數詞,拆分部首為一丨一,總共有兩畫。
• 級:表示等級,屬于名詞,拆分部首為糸(纟)、級,總共有六畫。
• 浮:表示漂浮、浮動的意思,屬于動詞,拆分部首為氵(三點水)、呋,總共有十五畫。
• 圖:表示圖像、圖表的意思,屬于名詞,拆分部首為⺈、八,總共有十刀。
2. 來源:
《七級浮圖》一詞出自《莊子·齊物論》:“七者天之祿也,自古以固窮矣,而況於其坩埚乎?”指的是世間事物本身具有自然法則、内在規律,也可理解為人們智慧與天道的結合。
3. 繁體字:
《七級浮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七級浮圖」。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有些字形可能有所變化,但《七級浮圖》作為一個較常用的詞語,其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
5. 例句:
• 這本書是一部經典的《七級浮圖》,適合深入研究。
• 學習知識就像攀爬一座山峰,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七級浮圖》需要掌握。
6. 組詞:
七級、七圖、浮動、浮力、級别。
7. 近義詞:
階段、層次、等級。
8. 反義詞:
下降、低級、倒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