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流动英文解释翻译、高超声速流动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hypersonic flow
分词翻译:
高的英语翻译:
high; high-priced; lofty; loud; tall
【医】 homo-; hyper-; hypsi-; hypso-; per-
超声速流的英语翻译:
【计】 hypersonic flow
动的英语翻译:
act; move; stir; use
【医】 kino-
专业解析
高超声速流动(Hypersonic Flow)是流体力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指物体在气体中以极高速度运动时产生的流动现象。从汉英词典角度,其对应英文术语为"hypersonic flow",特指流动速度超过5倍声速(即马赫数Ma≥5)的流体运动状态。
核心特征与研究价值
- 激波与高温效应:当飞行器以Ma≥5速度运动时,头部会形成强激波,气体压缩导致剧烈温升(可达2000-5000℃)。这种极端环境对材料耐热性提出严峻挑战。
- 稀薄气体效应:在30-100公里高空,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增大,传统连续介质理论失效,需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模。
- 边界层转换:高超声速边界层从层流向湍流转捩的过程直接影响气动加热和摩擦阻力,是飞行器热防护设计的关键参数。
工程应用实例
- 再入航天器:阿波罗返回舱设计需精确计算驻点热流密度
- 超燃冲压发动机:X-51A验证机利用激波压缩实现燃料燃烧
- 高机动导弹:俄罗斯"先锋"导弹采用乘波体构型维持稳定飞行
(注:引用来源基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AIAA年度技术报告等权威文献,因平台限制不提供具体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高超声速流动是指飞行器或物体在极高速度(通常马赫数≥5)下与周围介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特殊流动现象。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一、定义与起源
- 术语起源
该概念由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于1946年提出,并在1964年进一步明确。其定义分为两类:
- 经验定义:马赫数(Ma)≥5的流动,常用于教科书但非绝对判据。
- 物理现象定义:当速度增大至某一范围时,超声速流动中不显著的物理化学效应(如高温气体效应)变得重要。
二、基本特征
- 非线性流场特性
微小扰动可能引发显著的热力学参数变化,导致流场呈现强非线性。
- 薄激波层效应
激波与物体表面距离极小,激波形状与物体外形接近(如Ma=36时激波倾角仅比物面半楔角大3°)。
- 高温与真实气体效应
高速气流压缩导致温度急剧升高(可达数千K),引发分子振动激发、离解甚至电离,需考虑非平衡态热化学反应。
- 粘性干扰显著
边界层与激波相互作用增强,影响气动力和热载荷分布。
三、判定标准的相对性
- 马赫数界限非绝对:钝头体可能在Ma≥3时即呈现高超声速特征,而细长体需更高Ma值。
- 物理现象主导:是否属于高超声速流动需结合激波层厚度、气动加热程度等综合判断。
四、研究意义与应用
高超声速流动研究支撑了航天器再入、高超声速导弹等技术的发展。例如,X-15火箭飞机(Ma=5.3)验证了早期理论,而现代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实现。
如需更深入的技术细节(如控制方程或实验方法),可参考气体动力学教材或专业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半渗透膜保兑的不可撤销的信用状串接路径选择出疹到住处全部费用在内价电话系统地区分布处理机低凸面的额外设备反应等容线复杂机能镶嵌式共轭变链观光者鉴定试验计算机组装科佩沙尔试液肋膜炎灭草灵摩托车保险萘盐铅肉眼凝集软件工具褥式缝术色满石化示踪髓石调谐后漂移听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