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secondary paging device
【建】 secondary
【计】 paging device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二级分页装置"(Secondary Paging Device)指操作系统内存管理中用于处理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映射的辅助硬件或软件机制。其核心功能是当主分页机制(如MMU)无法直接完成地址转换时,提供第二层映射支持。以下是汉英对照解析:
二级 (Secondary)
指分层系统中的从属层级,在主机制失效时介入处理。英文对应"secondary"或"level-two",强调其备用性和补充性。
来源:《计算机体系结构术语手册》(中国计算机学会)
分页装置 (Paging Device)
实现内存分页管理的物理/逻辑单元,包含地址转换表(如页表)和异常处理模块。英文译为"paging unit"或"memory management unit (MMU subset)"。
来源:IEEE标准术语库(IEEE Std 610.12-1990)
当CPU发出虚拟地址访问请求时:
来源:《现代操作系统》(Andrew S. Tanenbaum著)
32位系统通过二级分页支持超过4GB虚拟地址(如PAE技术)
$$Virtual Address = PDE(10bit) + PTE(10bit) + Offset(12bit)$$
二级映射减少TLB Miss,提升数据库性能(如Oracle Linux大页配置)
来源:Intel® 64架构开发手册卷3A
中文术语 | 英文术语 | 与二级分页装置的关系 |
---|---|---|
页表项 (PTE) | Page Table Entry | 二级装置操作的核心数据结构 |
转换后备缓冲器 | 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 | 二级分页的加速缓存 |
页错误处理程序 | Page Fault Handler | 驱动二级装置工作的软件组件 |
注:在ARMv8等新架构中,二级分页概念已整合入多级页表系统(如L1/L2描述符),但其分层管理逻辑仍延续相同设计哲学。
来源: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
"二级分页装置"是计算机存储管理领域的专业术语,其核心概念和特点如下:
定义与作用
该装置主要用于内存管理中的分页存储系统,通过建立多级页表(如二级页表),将程序的逻辑地址映射到物理内存。其核心目的是解决大地址空间下页表过大的问题,通过分层管理减少内存占用。
技术原理
与段页式存储的区别
段页式存储结合了分段和分页:先将程序划分为逻辑段(如代码段、数据段),每个段再分页管理。而二级分页纯粹基于分页机制,不涉及逻辑段划分。
应用场景
常见于32位及以上操作系统,例如Linux早期采用二级分页管理4GB内存空间,现代64位系统则扩展为四级或五级分页机制。
需要说明的是,该术语的英文翻译为"secondary paging device",实际应用中常称为"two-level paging"。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现细节(如页表项结构),建议查阅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相关教材。
表引用字符标准型转筒代密克赛动态覆盖二硝丁酚法典编纂复合成本计算复合曲线感官性眩晕光电继电器过期产颌间力互连星接法甲吡磺茴胺交易所价格寄托人可变形电介质记忆材料跨组织的漏水的亲静脉性球囊神经生产成本理论剩余遗产承受人嗜热的石英控制发射机斯托克特氏现象推测的证据图洛斯完全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