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权利的客体英文解释翻译、民事权利的客体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object of private right
分词翻译:
民事权利的英语翻译:
【法】 right in civil affairs; rights in civil affiars
客体的英语翻译:
object
【化】 guest
专业解析
民事权利的客体,又称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它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依托,是民事法律关系得以建立的物质基础或非物质载体。在汉英词典中,其对应的英文术语通常为Object of Civil Rights。
具体而言,民事权利的客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物
- 定义: 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和控制,并能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和自然力。这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客体类型。
- 汉英对照: 物 -Thing /Res (拉丁语,常用于法律语境) /Property (广义上指财产,常包含物)。
- 示例: 房屋、汽车、手机、书籍等有体物;电、热、光等自然力(通常视为特殊的有体物)。
-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五条:“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典确立了物的基本分类和范围)。
-
行为
- 定义: 指民事主体有意识的活动。作为客体的行为,主要是指债权关系所指向的对象,即债务人应履行的给付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 汉英对照: 行为 -Conduct /Act /Performance (特指债务履行行为)。
- 示例: 在买卖合同中,卖方交付货物的行为(作为)和买方支付货款的行为(作为);在服务合同中,提供服务的行为(作为);在保密协议中,不得泄露秘密的行为(不作为)。
-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该条款隐含了债务人的履行行为是债权指向的客体)。
-
智力成果
- 定义: 指民事主体通过智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 汉英对照: 智力成果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Intellectual Cre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指作为权利客体的成果本身)。
- 示例: 作品(著作权客体)、发明(专利权客体)、商标(商标权客体)、商业秘密等。
-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一)作品;(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商标;(四)地理标志;(五)商业秘密;(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七)植物新品种;(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该条明确列举了知识产权的主要客体类型)。
-
人身利益
- 定义: 指与民事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利益。它是人格权和身份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 汉英对照: 人身利益 -Personal Interests /Personality Interests /Personal Rights Interests。
- 示例: 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人身自由等人格利益;监护、抚养、赡养、配偶等身份利益。
-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这些条款确认了人格权所保护的各种人身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该原则及后续具体规定确认了身份权所保护的人身利益)。
-
权利(作为物权的客体)
- 定义: 在特定情况下,某些财产性权利本身也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例如权利质押。
- 汉英对照: 权利 -Right (作为客体时)。
- 示例: 可以转让的股权、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等,可以成为权利质权的客体。
-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一)汇票、本票、支票;(二)债券、存款单;(三)仓单、提单;(四)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五)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六)现有的以及将有的应收账款;(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该条明确规定了哪些权利可以作为质权的客体)。
民事权利的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决定了民事权利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现方式。理解其具体类型(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特定权利)对于准确把握各类民事权利的性质和效力至关重要。
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王利明 著,《民法》(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权威民法教科书,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有系统阐述)
- 魏振瀛 主编,《民法》(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权威民法教科书,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有系统阐述)
- 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 2019). Thomson Reuters. (权威法律词典,提供相关英文术语的精准定义和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民事权利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是连接民事权利与义务的中介,承载着物质或非物质利益。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分项解析:
一、主要类型及定义
-
物
存在于人体之外,能为人力支配且具有稀缺性的物质对象,如房屋、车辆等。物权(如所有权)的客体通常为有体物,分为动产与不动产。
-
行为
指为满足他人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如运输、保管、演出等。债权关系的客体常为特定行为(如合同中的服务提供)。
-
智力成果
脑力劳动创造的无形精神财富,如发明、文学作品、商标等,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
人身利益
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是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客体,具有非物质属性。
-
有价证券
权利凭证(如股票、债券),可作为物权或债权的客体,兼具财产性与流通性。
-
非物质利益
如自由、人格尊严等精神利益,是人身权的核心客体。
二、法律意义
- 利益载体:客体是民事权利实现的具体对象,如物权通过支配物实现利益,债权通过请求行为实现利益。
- 分类依据:客体的差异决定了民事权利的类型,如支配权对应物,请求权对应行为。
三、示例说明
- 物权客体:手机(物)的所有权。
- 债权客体:快递服务(行为)。
- 知识产权客体:小说《三体》(智力成果)。
- 人格权客体:个人的隐私权(人身利益)。
通过上述分类可见,民事权利客体的多样性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广泛性,其本质是法律对各类利益的法律化保护。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文,可参考来源网页。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博-奥二氏杆菌不锈合金成本的技术分析程序块首部独立化学反应数管井画面编辑黄嘌呤脱氢酶挥发性润滑剂货币借贷碱性高锰酸盐氧化法角膜散光测量的金属加固环计算机程序设计技巧救护人员联结砂心端承氯化甲基三烷基铵贸易商行尿道球半球气体净化装置软水剂A三甲补骨脂内酯收回不动产的诉讼受精率双重散光水杨嗪属性值表调幅控制跳跃区腕尺侧副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