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buscade
ambuscade; ambush; hide; lurk; wait; waylay
【法】 lying in wait; trap
deal with; get along with; locate; departmentalism
【经】 bureau; section
"埋伏处"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及详细解析如下:
埋伏处(mái fú chù)指预先隐藏人员或兵力,伺机发动突袭的地点。其英文对应词为"ambush site" 或"ambush position"。
典型场景:
参考来源:
《牛津军事术语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 Military Terms)将 "ambush site" 定义为 "a concealed position from which a surprise attack is launched"(发动突袭的隐蔽位置)。
引申含义:
在非军事语境中,"埋伏处"可隐喻为隐藏风险或陷阱的位置,例如:
参考来源: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在 "ambush" 词条中注明其比喻用法:"a situation in which someone is attacked unexpectedly"(遭遇意外攻击的情境)。
词性结构:
常见搭配:
参考来源:
《剑桥汉英双解词典》(Cambridg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在"埋伏"词条中列出搭配短语 "埋伏地点" 对应 "ambush location"。
词典名称 | 英文翻译 | 释义重点 |
---|---|---|
《现代汉语词典》 | ambush site | 隐蔽的袭击地点 |
《柯林斯英汉词典》 | ambush position | 战术性隐藏位置 |
《韦氏词典》 | point of ambush | 突袭发起的特定坐标 |
说明: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词典定义,聚焦术语的军事本源与跨领域引申义,确保释义符合实际语言应用场景。
“埋伏处”指进行埋伏行动的具体地点或位置,通常具有隐蔽性,用于伺机发动突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埋伏处”由“埋伏”衍生而来,核心含义是隐藏并等待攻击的位置。根据多个权威来源(),埋伏指在敌人可能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因此,“埋伏处”即实施这一战术的具体场所。
军事行动
如《水浒传》中描述“去城边左近埋伏”(),或《三国演义》提到“两岸芦苇蒹葭”适合埋伏(),均强调利用地形隐蔽的特点。
文学伏笔
清代李渔提到埋伏可指“安排伏笔”(),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
北里氏滤器单文件倒挂仙人鞭大榛子多噻嗪阀环分割共有物裁判分类指针铬酰购买力平准观察油面的玻窗或玻管合同市场核质弧菌几何相应原理巨高身材拉莫尔频率滤膜卖售工程师熔铁炉出铁槽商标牌设备指令实存储器手气四碘合汞酸钾碎块天顶统计算法图形打印机为空头商人出借证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