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salvage agreement
deliverance; minister; salvation; succour
accord; concert; convention; deal; pact; agreement
【经】 accord; agreement; agreements; pact; treaty
救助协定(Rescue Agreement)的汉英法律术语解析
救助协定(Rescue Agreement)指国家间为规范海难、空难等紧急救援行动而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其核心是确立缔约国在遇险人员救助中的责任、协作程序及权利义务关系。英文对应术语为"Agreement on Rescue Operations" 或"Rescue and Assistance Agreement",常见于国际海事与航空公约体系。
义务性
缔约国须对在其管辖海域、空域内遇险的任何国籍人员实施无偿救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98条)。例如,船舶船长在收到求救信号后,在不危及自身安全时有义务协助。
来源: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人命安全国际公约》(SOLAS)第V章第33条。
协作机制
协定通常包含信息通报、资源调配及联合行动条款,要求缔约国共享遇险信息(如位置、伤亡情况)并协调救援力量(如舰船、航空器)。
来源: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2《搜寻与救援》。
主权豁免
救援方进入他国领海/领空执行任务时,需遵守东道国法律,但通常享有快速通关、税费减免等便利(如《搜救公约》第3.1.9条)。
《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SAR Convention)
规定全球海区划分责任区,要求缔约国建立救援协调中心(RCC),形成24小时应急响应网络。
来源:国际海事组织(IMO)1979年公约文本,第2.1.4条。
《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责任公约)
要求航天发射国对宇航员实施紧急救援(第3条),体现"全人类共同责任"原则。
来源: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1968年公约。
北极八国约定在极地冰区共享破冰船、卫星定位资源,缩短救援响应时间。
设立南海联合演习机制,强化区域协同能力。
可检索现行救助协定全文(关键词:"Rescue Agreement")。
提供《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缔约国义务细则。
注:因未检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网页链接,以上来源标注基于国际公约标准文本及权威组织公开文件,具体条款可于联合国/IMO/ICAO官网核实。
“救助协定”是一个法律术语,通常指在特定情境下,救助方与被救助方就救援行动达成的权利义务协议。以下是综合相关信息的解释:
基本定义
指双方(如救援机构与受助方)签订的书面协议,明确救援过程中的责任、费用分担、财产处置等条款。其核心是保障救助行为合法有序进行。
应用领域
常见于海事、航空、灾害救援等领域。例如,海上船只遇险时,救助方依据协定开展打捞或救援,并根据结果获取相应报酬(如“无效果,无报酬”原则)。
核心内容
法律依据
国际上多参照《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国内法则可能涉及《海商法》相关内容。协定需符合相关法律框架,避免权责不清。
意义
通过预先约定权利义务,既鼓励及时救助,也保护双方合法权益,降低纠纷风险。例如,海事救助协定常成为保险理赔的重要依据。
如需更专业的法律条文解读,建议参考权威法律数据库或咨询海事、保险领域专家。
阿尼奇科夫氏细胞奥赛氏现象丙烯酚产后动情期程序步创作二价汞离子腹壁切口干物镜根丝公审光周期性哈默施拉格氏法黑色洗剂合克替啶加氢重组胫腓远侧关节敬重金属弧熔接卡哈耳氏二重染色法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漫骂的酩酊大醉的模拟的配类错误浅型眼轻锕系生产资料绳路转发器提存抗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