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拖尾因子英文解释翻译、拖尾因子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tailing factor

分词翻译:

拖的英语翻译:

delay; drag; draggle; draw; entrain; haul; pull; tow; trail

尾的英语翻译:

end; remnant; tail; trail
【化】 tail end
【医】 cauda; caudae; tail

因子的英语翻译:

factor; gene
【化】 factor
【医】 factor

专业解析

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是色谱分析中用于量化色谱峰对称性的关键参数,其英文释义为"a dimensionless parameter measuring the deviation of a chromatographic peak from ideal Gaussian shape"。该指标通过计算峰顶前后半高宽度的比例,评估分离过程中是否存在拖尾现象,具体计算公式为:

$$ T = frac{W_{0.05}}{2A} $$

其中$W_{0.05}$代表峰高5%处的峰宽,$A$为峰顶到前导边5%高度处的距离。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512规定,理想色谱峰的拖尾因子应控制在0.95-1.05之间。美国药典USP<621>则建议在药物分析中,拖尾因子超过2.0可能预示存在柱效下降或流动相pH值不匹配等问题。

在液相色谱(HPLC)应用中,过度拖尾会降低分离度,影响痕量成分的定量准确性。分析化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的多篇研究证实,硅胶填料表面残留硅羟基是导致碱性化合物拖尾的主要因素,可通过添加三乙胺等改性剂改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34在食品检测标准中特别强调,黄曲霉毒素检测时拖尾因子超过1.3需重新优化色谱条件。

网络扩展解释

拖尾因子是色谱分析中用于评价色谱峰对称性的重要参数,其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如下:

一、定义与作用

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 T)通过测量色谱峰在5%峰高处的峰宽与峰顶点到前沿距离的比值,判断峰形是否对称。其核心作用是评估色谱峰的拖尾或前延现象,确保分离效果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二、计算公式

根据《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的定义,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 $$ T = frac{W_{0.05h}}{2d_1} $$ 其中:

三、合格范围与判断标准

四、影响因素

  1. 色谱柱性能:填料均匀性、柱效衰减会直接影响峰形;
  2. 样品性质:强极性或易吸附物质易导致拖尾;
  3. 流动相条件:pH值、离子强度、有机相比例需优化以减少峰形畸变。

五、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色谱系统适用性验证,尤其在药物分析中,若采用峰高法定量,需严格控制拖尾因子在标准范围内以保证测量精度。

补充说明

拖尾因子与不对称因子的区别在于:前者特指尾部增宽现象,后者是广义的峰形不对称描述。实际分析中需根据标准选择评价指标。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姆地诺西林双酯巴豆酰基串行传输出口保险催化脱氢导气管短霉素分厘的赋税的重压灰争菌素胶态化作用基瑙林积脓症机械分离器理亏氯脲菌素马赫带棉屑灭虱室密封器扭转模态延迟线帕腊美萨酮偏转调变驱动信号水青冈碱朔弗尔氏试验跳脱装置铁粉芯铜氨液油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