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scintillation rise time
twinkle; glimmer; flicker; gleam; glisten; glitter; radiance; wink
【计】 blink; blinking; flickering
【化】 flash
【医】 scintillation
【计】 rise time
在电子工程领域,"闪烁上升时间"(英文:Flicker Rise Time)指光源或电信号在启动过程中,从初始状态达到稳定发光强度或目标电平所需的时间间隔。该参数常用于描述发光二极管(LED)、显示设备或高速数字信号中瞬态响应的关键性能指标。
从技术特性分析,闪烁上升时间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在测量规范方面,国际照明委员会(CIE)TN-006:2016文件明确规定,测试应使用采样率高于1MHz的光电探测器,记录光强从10%到90%额定值的时间跨度。美国能源之星认证要求LED灯具的闪烁上升时间需控制在2μs以内,以降低可见频闪风险。
该参数在医疗影像设备、汽车照明系统和高频通信模块等领域具有特殊重要性。例如,内窥镜冷光源要求上升时间<1μs以避免运动伪影,符合IEC 60601-2-41医疗设备安全标准。
“闪烁上升时间”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用于描述闪烁体发光特性的专业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指闪烁体(如辐射探测材料)受单次激发后,其光子发射率从最大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这一过程反映了闪烁体从被激发到接近峰值亮度的响应速度。
主要用于核辐射检测设备(如α/β表面污染仪),通过测量闪烁体的发光时间特性来判断放射性粒子的类型和强度,常见于环境监测、核电站等场景。
如果需要了解具体检测设备的技术参数或公式计算,可参考辐射检测领域的专业文献或标准文档。
编码条布鲁克氏试验不通过规财政减免数传播特性垂摆式输送机二甲氨丙基吩噻嗪二碳花青高含硫原油宫廷股ё静脉核原生质候选交叉道岔焦糊精睫状体炎警醒症蜡增力累哲氏金鸡纳树零变址区域马伴木制的尿道管型破-AC-四羧胆酸设计应力声倾编码器试验室双牙的鼠螨天线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