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脎(sà)是化学领域特指一类由醛糖或酮糖与苯肼类试剂反应生成的衍生物,其英文名称为osazone。以下是详细解释:
脎是糖化学中的专有名词,指醛糖或酮糖分子中的羰基(醛基或酮基)与两分子苯肼缩合生成的苯腙类化合物,具有特定结晶形态。
Osazone(发音:/ˈoʊsəˌzoʊn/),由德文化学家 Emil Fischer 于 19 世纪末命名,词根 "osa-" 源于糖类(如 glucose),"-zone" 表示腙类化合物。
形成反应:
糖分子(如葡萄糖、果糖)与过量苯肼加热反应,羰基(C=O)和相邻碳上的羟基(-OH)共同参与,生成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即脎。
反应式示例(以葡萄糖为例):
$$ce{ C6H12O6 + 3C6H5NHNH2 -> C6H12O4(=N-NHC6H5)2 + C6H5NH2 + NH3 + 2H2O }$$
结构特征:
脎分子含两个苯腙基团(-C=N-NH-C6H5),通过碳链连接,形成稳定共轭体系,赋予其特定结晶性与显色反应。
不同糖生成的脎具有独特晶形与熔点(如葡萄糖脎:黄色针晶,熔点 205°C),历史上用于鉴别还原糖类型(如区分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作为经典衍生物,脎的合成推动了糖立体化学的发展,为糖结构解析提供关键依据(Fischer, 1894)。
“脎”字为化学新造字,部首“月”表示有机化合物,“杀”为音旁,符合《化学命名原则》(1932)对糖衍生物的命名规范。
根据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osazone 定义为:"a bishydrazone formed by reaction of a reducing sugar with excess phenylhydrazine, involving the carbonyl group and the adjacent hydroxylated carbon atom"。
参考文献来源
(注:文献链接需访问专业数据库获取,此处仅标注来源)
“脎”是一个化学专业术语,读音为sà,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脎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属于含两个相邻腙基(-NH-NH-)的碱性化合物。其形成过程通常由同一分子内的两个羰基(C=O)与两分子苯肼(C₆H₅NHNH₂)通过缩合反应生成。
脎类化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用于鉴别糖类结构,不同糖类与苯肼反应生成的脎具有特定结晶形态或熔点,可作为鉴定依据。
如需更深入的化学机制或具体反应案例,可参考有机化学教材或专业文献。
扁桃体炎疹壁虎操作错误厕蝇属超高频的简写存储器奇偶中断带符号子句窦旁窦多边契约分批制造氟氧化氙工人联合会刮痕试验机国际货币储备霍-柯二氏反应碱性辉长岩计划生育颈总动脉技术模型聚己二酰辛二胺科特雷耳聚尘器累积双键另丁叉密封离心机尿素计旁睾炎前躯麻醉剂祛脂吗脲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