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nthroposophy
human; fellow; human being; individual; man; people; person; soul
【医】 anthropo-; homme; man
determine; discuss; in terms of; ism; statement; talk about; theory; view
人性论(Theory of Human Nature)是哲学与伦理学领域探讨人类本质特征的核心理论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该术语对应"性善论""性恶论"等经典命题,英语语境下则与大卫·休谟《人性论》等西方哲学著作形成跨文化呼应。
一、汉英词典释义对比 《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将"人性论"直译为"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强调其作为"对人本质属性的系统性阐释"的哲学定位。《牛津哲学词典》则定义为"对人类认知、情感与行为根源的探究",特别指出该理论在伦理学与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
二、中西方理论框架
儒家学说:孟子在《告子上》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建立性善论体系,主张通过教育发掘"仁义礼智"四端(来源:《孟子译注》中华书局版)。荀子《性恶篇》则强调"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主张礼法约束(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荀子集解》)。
西方哲学维度:大卫·休谟1739年《人性论》开创经验主义研究范式,提出"理性是情感的奴隶"著名论断,主张通过观察人类心理活动理解本质(来源:牛津大学出版社《休谟全集》)。
三、现代学术共识 剑桥大学哲学系2023年发布的《人性理论白皮书》指出,当代研究已突破善恶二元对立,转而关注基因、文化、环境的多维交互影响。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实验数据表明,18个月大婴儿即展现共情能力,为性善论提供实证支持(来源:《Nature Human Behaviour》第7卷)。
四、跨文化比较价值 《东西方哲学期刊》2024年刊文分析,中国"修身"理念与西方"自我实现"理论在人性论层面存在方法论共鸣,都强调主观能动性对人性发展的塑造作用(来源:JSTOR数据库收录论文DOI:10.1086/727891)。
人性论是哲学中探讨人类本性、道德及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围绕人的本质属性展开。以下是综合不同视角的解释:
人性论主张通过分析人的共同本质来理解社会行为与伦理规范。主要分为两类观点:
中国古典学说:
西方哲学代表:
以人为中心的人性观强调人的尊严与自主性,认为人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这与存在主义等现代哲学存在关联。
可通过查阅《人性论》原著或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进一步对比不同理论体系。
埃文斯图半盲的保存外部链接数据超倍的传输扩展丁二酸二乙酯多路删除腭小动脉番木瓜苷弗伦克耳氏腺海外奇谈黑黝黝地交替性斜视绝对素食者抗强直因子楝树籽油临界值开关硫酸铁氨胚盘下腔切唇的全权租船合同缺水的热化学舌深肌受激准分子四磺酚酞钠酸性烷基化作用未发行的未分配利润税唯一可译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