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胶肿的英文解释翻译、树胶肿的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summatous
分词翻译:
树胶肿的英语翻译:
【医】 gumma; gummy tumor; syphiloma
专业解析
树胶肿 (Shùjiāo Zhǒng)
中文医学定义
树胶肿是晚期梅毒(三期梅毒)的典型病变,本质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理特征为中央坏死组织被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包裹,外层由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质地似树胶,故名。常见于皮肤、黏膜、骨骼、内脏(如肝、睾丸),初期为无痛结节,逐渐增大、软化破溃后形成深在性溃疡,愈合后遗留瘢痕。
英文对应术语:Gumma
- 词源:源自拉丁语 "gummi"(树胶),形容病变的胶样质地。
- 医学释义:A granulomatous lesion characteristic of tertiary syphilis, consisting of necrotic tissue surrounded by inflammatory cells and fibrous encapsulation, leading to tissue destruction in affected organs.
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
- 形成过程:梅毒螺旋体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和肉芽肿形成。
- 典型特征:
- 无痛性结节:初始为皮下硬结,缓慢增大(数周至数月)。
- 溃疡与愈合:坏死中心液化破溃,分泌粘稠分泌物,溃疡边缘呈凿缘状,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 器官损伤:骨骼受累可致骨膜炎、骨折;内脏病变易误诊为肿瘤。
权威参考文献
- 中文来源:中华医学会《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指出,树胶肿为三期梅毒标志性损害,需通过血清学检测(如TPPA、RPR)及病理活检确诊。
- 英文来源:美国疾控中心(CDC)《性传播感染治疗指南》定义 Gumma 为"destructive granulomatous lesion", 强调青霉素治疗可阻止进展。
- 病理学参考:《Robbins基础病理学》(第10版)描述其组织学特征为"中央坏死区外围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
注:树胶肿需与结核性肉芽肿、真菌感染及恶性肿瘤鉴别,确诊依赖病史、血清学及病理检查。
网络扩展解释
树胶肿是三期梅毒(晚期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属于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病变,因其质地坚韧、外观类似树胶而得名。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病因
-
病理特征
树胶肿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的组织坏死性肉芽肿,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呈灰白色胶冻状。其形成可能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
-
病因
主要因未及时治疗的梅毒进展至晚期(感染后2年以上),导致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的破坏。
临床表现
-
常见部位
- 皮肤黏膜:多发于小腿、头部、上腭、鼻部等,可破坏骨质(如颅骨、鼻骨)。
- 内脏器官:如脑膜、骨骼(长骨骨膜炎)、心血管等。
-
典型症状
- 初期:皮下无痛性硬结,逐渐增大至蚕豆或更大,质地坚韧。
- 进展期:硬结软化破溃,形成深在性溃疡,边缘锐利、隆起如堤状,基底凹凸不平,分泌物黏稠似树胶。
- 后遗症:愈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周围有色素沉着。
诊断与鉴别
-
诊断依据
- 结合梅毒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如血清学试验)。
- 病理检查可见干酪样坏死及肉芽肿结构。
-
需鉴别的疾病
- 皮肤结核:溃疡分泌物稀薄,抗结核治疗有效。
- 孢子丝菌病:沿淋巴管排列的结节,分泌物可检出孢子丝菌。
- 小腿慢性溃疡:多伴静脉曲张,无骨质破坏。
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
- 抗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如苄星青霉素),需规范、足疗程用药。
- 局部处理:溃疡严重时可清创或手术修复。
-
预后
早期治疗可吸收不留瘢痕;若延误治疗,可能遗留畸形或器官功能障碍。
树胶肿是晚期梅毒的标志性病变,需通过规范抗梅毒治疗控制病情。若出现皮下无痛性结节、溃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梅毒感染。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氨基己酸带蓄电池后备电源的等离子体动力学电测高度计动态试验二甲砷二价羧酸二态分布式数据网络分类合并程序包缸壁过度奢侈国际事务会合数据金箔静电计集散微晶垄断市场偏振器茜酚玉醇蓝亲核原子定域能全音阶日后准予解除契约的附约湿空气氧化法时宜十一基收款日期手指握法墅外凸缘魏氏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