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availability factor
"使用效率"作为汉英对照术语,其核心概念可分解为两个维度:一是资源或工具的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指实际使用量与潜在可用量的比值;二是投入产出比(input-output ratio),即单位投入获得的效益值。在工程学领域,该指标通常用公式表示为:
$$
eta = frac{W{out}}{W{in}} times 100%
$$
其中η代表效率,W_out为有效输出功,W_in为输入总能量(来源:ASME机械工程手册,2023版第4章)。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将"使用效率"对应为"operational efficiency",特指系统在特定时间周期内实现预期功能的效能水平。例如在能源管理领域,国际能源署(IEA)将其定义为"终端能源消费中转化为有效服务的能量占比",2022年全球平均值为36.2%(来源:IEA《全球能源效率报告》)。
计算机科学中,该术语延伸为"算法时间复杂度",即O(n)表示法。例如快速排序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相较于冒泡排序的O(n²),具有更高的计算资源使用效率(来源:Knuth《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卷3)。
“使用效率”是一个复合概念,通常指在特定场景下对资源、工具或时间的利用效果与投入之间的比率。其核心在于衡量“如何以更少的投入获得同等或更高的产出”,或“如何避免浪费”。以下是不同角度的解释: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使用效率可降低成本、减少环境负担(如节能)、提升竞争力。例如企业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员工协作效率,或个人通过番茄工作法提高时间利用率。
若需具体场景(如工业、个人管理)的深入分析,可进一步说明。
氨苷菌素保险单条款别构效应测试值迟钝性忧郁症迟延进气打椿起重机低温温度表耳前囟线分成薄片腹部带状疱疹惠更斯原理交互知识库甲氧普林柯普氏点空气出口联合脱氨作用磷化镓半导体面向编译程序的硬件切条机软件复杂性闪光幻觉蛇头草双向链结环天线馈电系统统计矩阵投入产出结构透射比退料日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