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同态复仇法英文解释翻译、同态复仇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law of retaliation; lex talionis

分词翻译:

同态的英语翻译:

【计】 homomorphism
【化】 homeomorphism; homomorphism

复仇的英语翻译:

avenge; revenge; vengeance
【法】 reprisal; revanche; vengeance; wreak one's wrong

法的英语翻译: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专业解析

同态复仇法(英文:Law of Retaliation 或Lex Talionis)是古代法律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刑罚原则,其核心思想是要求对犯罪者的惩罚必须与其实施的侵害行为在性质和程度上严格对等,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这一概念源于人类早期对公正的朴素理解,强调损害与报复之间的对称性。

一、术语的汉英对照与法律内涵

  1. 汉语释义

    “同态”指“相同形态”,强调报复行为需与侵害行为在形式上完全一致;“复仇法”指通过法律程序实施的报复性惩罚。该原则要求司法裁决必须实现加害行为与刑罚的绝对对等性,例如:故意伤害他人肢体者,需承受同等肢体损伤。

  2. 英文对应概念

    在英美法语境中,Lex Talionis(拉丁语,直译为“报复的法”)是学界通用术语。其定义为:

    A principle in ancient law whereby punishment was to be identical with the injury suffered.

    (《元照英美法词典》第2版,第852页)

    该原则在《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50年)第196条、第200条等条款中有明确体现,要求对毁伤他人眼睛、骨骼等行为实施完全相同的物理报复。

二、历史渊源与法典实践

  1. 古巴比伦起源

    现存最早的系统性记载见于《汉谟拉比法典》,其条文规定:

    If a man destroy the eye of another man, they shall destroy his eye.

    (若人毁他人之目,则毁其目)

    此类条款被视为同态复仇的典型法律表达。

  2. 古罗马法与宗教经典

    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明确采用同态原则:

    Si membrum rupsit, ni cum eo pacit, talio esto.

    (毁伤他人肢体而未和解者,应受同等伤害)

    同时,《旧约·出埃及记》21:24-25亦规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进一步强化其宗教法理基础。

三、法哲学意义与现代转化

  1. 公正性的原始诠释

    该原则通过数学般的对等性($Punishment = Injury$)体现原始正义观,旨在限制无节制的血亲复仇,将报复权收归公共司法系统,是早期法律理性化的标志。

  2. 文明演进中的扬弃

    随着法律思想发展,同态复仇因忽视主观过错、难以适用于非物理伤害(如名誉侵害)等局限,逐渐被赔偿金制度(如古罗马的“赎罪金”)替代。现代刑法普遍采用比例原则(Proportionality),仅在少数保留死刑的法域中可见其残余影响。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13)
  2. The Code of Hammurabi (L.W. King译,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15)
  3. The Twelve Tables (收录于Ancient Roman Statutes, B. Nichols译, 1961)
  4. 《圣经·旧约》希伯来原文及英译本(标准修订版)

(注:为符合学术规范,部分古籍文献未提供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法律数据库或图书馆获取原始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

同态复仇法是一种古代法律原则,强调对犯罪行为实施与伤害程度相等的报复,核心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原则

同态复仇法(拉丁语:Lex Talionis)要求加害者受到的惩罚必须与其造成的伤害对等。例如:毁伤他人肢体者,需以自身相同肢体作为赔偿()。这一原则最早见于《汉穆拉比法典》和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旨在通过严格的对等性实现社会公正。

2.历史起源与应用

3.特点与社会意义

4.演变与替代形式

随着社会发展,同态复仇逐渐被“代偿复仇”(支付赎金)取代。例如,古罗马后期允许用财物赔偿替代身体惩罚()。

5.文化影响

《圣经》中的“以眼还眼”和儒家“以直报怨”思想均与同态复仇理念相通()。但后世常误将其等同于野蛮报复,忽略了其限制暴力的历史进步性。

如需完整法律条文或案例,可参考《汉穆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相关章节(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耳比氏手术胞质剩体备抵销货退回与折让北纬边界线爆震曲线玻璃波筋不安静的磁闩继电器单级压缩机动产分割二字表元素反应粘合非会员费率浮法玻璃复合铸造格伦费耳德氏趾反射核间束喉周的近事记忆裂化成份利尿素锂硫酸锌钾灭菌质尼凡诺起绒润滑方法三磷酸钠砂纸磨床束间形成层素馨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