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是什么意思,RFID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abbr.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
例句
Where Are Those RFID Tags?
RFID标签在哪里?
One family of sensor devices is RFID readers.
一种传感器设备就是 RFID 阅读器。
This company has 400 million assets tracked with RFID.
该公司有40亿件资产通过RFID进行跟踪。
One of the restaurants he visited uses RFID for billing.
他去过的其中一个餐厅就是用了RFID进行结算。
Each printed RFID tag is affixed to a MigHelp container.
将打印好的RFID标记粘贴到mighelp容器。
专业解析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式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的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需人工干预或光学可视接触。其核心原理是电磁耦合或电磁传播,由读写器(Reader)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附着在物体上的电子标签(Tag)进入该磁场时,标签凭借感应电流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传送至信息系统进行处理。
核心组成部分:
- 电子标签(Tag/Transponder):由芯片和天线组成。芯片存储被识别物体的唯一编码(如EPC码)及其他相关信息;天线用于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标签分为:
- 无源标签(Passive Tag):无内置电池,依靠读写器发射的电磁场能量工作,成本低、寿命长,但读取距离较短(通常厘米到几米)。
- 有源标签(Active Tag):内置电池供电,可主动发射信号,读取距离远(可达百米以上),存储容量大,但成本高、体积大、寿命受电池限制。
- 半有源标签(Semi-passive Tag):内置电池仅用于维持芯片电路工作或传感功能,通信能量仍来自读写器,性能介于无源和有源之间。
- 读写器(Reader/Interrogator):负责发射射频信号激活标签、接收标签返回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通常包含射频模块、控制单元和天线,可通过接口(如RS232, USB, Ethernet, WIFI)与计算机系统通信。
- 应用系统软件与中间件(Middleware):处理读写器收集的数据,进行过滤、聚合、管理,并与后台数据库或企业应用系统(如ERP, WMS)集成,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业务流程自动化。
工作频率与特点:
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决定了其特性与应用场景:
- 低频(LF, 125-134 kHz):穿透力强(可穿透水、金属外物体),读取距离短(<10 cm),常用于动物识别、门禁控制。
- 高频(HF, 13.56 MHz):技术成熟,标准统一(ISO 14443/15693),读取距离适中(约10 cm - 1 m),广泛用于智能卡(如公交卡、门禁卡、NFC)、图书管理、票务。
- 超高频(UHF, 860-960 MHz):读取距离远(无源可达数米至十几米),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群读能力强),但易受金属和液体干扰。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物流跟踪、零售库存管理、资产管理。主要标准有EPCglobal UHF Class 1 Gen 2 (ISO 18000-6C)。
- 微波(Microwave, 2.45 GHz & 5.8 GHz):读取距离更远(尤其有源标签),速率高,但成本高、易受干扰,多用于特定场景如高速公路ETC、车辆识别。
主要优势与应用领域:
- 非接触、无需可视:可穿透非金属材料读取,标签可嵌入物体内部,适应恶劣环境。
- 批量识别: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大幅提高效率(如整箱货物盘点)。
- 数据可读写:标签信息可反复修改、更新(区别于只读的条形码)。
- 唯一标识:每个标签具有全球唯一ID,实现物品级追踪。
- 耐用性与长寿命:无源标签尤其耐用,无需维护。
- 大容量存储:可存储比条形码多得多的信息。
典型应用包括:
技术标准与规范:
RFID技术由多个国际标准组织制定规范,确保互操作性和全球兼容性,主要组织包括:
- ISO/IEC:制定了一系列RFID空中接口、数据协议和应用标准(如ISO/IEC 18000系列)。
- EPCglobal:由GS1管理,推动基于UHF RFID的电子产品代码(EPC)网络标准,特别是UHF Class 1 Gen 2标准(ISO/IEC 18000-63)。
- IEEE:在无线通信和频谱管理方面提供基础支持(参考来源: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 https://standards.ieee.org/)。
总之,RFID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方式实现物体信息的快速采集与交换,已成为物联网(IoT)的关键使能技术之一,深刻影响着物流、零售、制造、医疗等众多行业的运作方式。
网络扩展资料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译为射频识别技术或电子标签。以下是关于该术语的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原理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目标对象的数据读取与存储。其核心原理是:阅读器(Reader)通过天线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Tag)进入磁场范围时,会因电磁感应产生电流,从而激活芯片并发送存储的编码信息。阅读器接收并解码信息后,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处理。
2.系统组成
- 标签(Tag):由芯片和耦合元件构成,存储唯一电子编码,附着于物体表面(如商品、身份证)。
- 阅读器(Reader):用于读取或写入标签数据,可设计为手持或固定式。
-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
3.技术特点
- 非接触式操作:无需物理接触或人工干预,适用于恶劣环境(如高温、油污)。
- 高效识别:支持远距离、多标签同时读取,速度远超传统条码技术。
- 数据安全性:可通过加密技术防止信息伪造,如防伪标签应用。
4.应用领域
- 物流与仓储:追踪货物位置、优化库存管理。
- 身份识别:如门禁卡、电子护照。
- 医疗与制造:医疗器械追踪、生产线自动化管理。
- 防伪与支付:商品防伪标签、无感支付(如ETC)。
5.补充信息
- 常见频段:低频(125-134 kHz)、高频(13.56 MHz)、超高频(860-960 MHz)。
- 发音:英文读作/ˌɑːrɛfˈaɪdi/,中文音译为“射频识别”。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应用案例或技术细节,来源中的权威内容(如、4、10)。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demandingswear bysuavefecesabouchementactuaryiesadmissibleaintcausingfinalityfrequenciesironingnuspencersubmandibularSzymanskitransitivelytyrannosauroidsanionic polymerizationgood looksinterior monologueman and wifesecured loanslit lampsoftening agentvoyage charterwhole familydextrinizehieraticidempo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