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整行铸造排字机 (linotype的变形)
"Linotyper"是印刷工业领域的历史专业术语,指代使用"Linotype"(行型活字铸造机)进行排版操作的技术人员或设备。该词由"Linotype"(商标名称)和"typer"(排版者)复合构成,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技术定义
Linotyper特指操作Linotype机械排版系统的工作人员。这类专业人员需掌握铅字铸造、熔铅温度控制、键盘输入编码等复合技能,通过机械键盘输入文字后,机器会自动铸造出整行铅字(Slug),相比传统手工排版效率提升5-6倍。
设备指代
在特定语境下,linotyper也指代Linotype机器本身。该设备由德裔发明家Ottmar Mergenthaler于1886年取得专利,其核心创新是整行铸造技术,采用黄铜字模矩阵、铅合金铸造系统,每分钟可完成10-12行文字排版,彻底改变了19世纪末的印刷工业。
历史价值
大英百科全书记载,Linotype系统在1886-1970年间主导西方印刷业,推动报纸发行量突破百万级。其技术遗产至今仍影响着数字排版领域,如TeX系统中的"连字"(Ligature)概念便源自该机械系统的字模组合逻辑。
根据美国印刷历史协会档案,纽约时报在1890年率先采用Linotype后,单版排版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90分钟。现存最完整的Linotype操作手册收藏于德国古腾堡博物馆,记载着97种铅合金配比方案和温度控制参数。
"Linotyper"是一个与印刷排版技术相关的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词源与基本定义
该词源于"linotype"(莱诺整行铸排机)的变形,后缀"-er"通常表示职业或工具。根据权威词典解释,它主要有两种释义:
历史背景
莱诺铸排机(Linotype)由奥特马尔·默根特勒于1886年发明,彻底改变了活字印刷工艺。linotyper作为该系统的操作者,需具备机械操作、排版校对等技能,是工业时代印刷厂的核心岗位。
现代应用
随着数字印刷技术普及,传统铅字铸排技术已基本淘汰,但该词仍常见于历史文献或专业印刷领域研究。在当代语境中,可能引申为"传统排版技术的守护者"。
发音与拼写
国际音标:/ˈlaɪnəˌtaɪpər/,重音在首音节"li-"。注意与"linotype"(机器名)的发音区别,后者为/ˈlaɪnətaɪp/。
beachexcitedlyalabasterAHIgammonhandlebarIKEAluredphrasingsuccusuncontestedunreliabilityad infinitumballoon angioplastyFired Upimpedance mismatchin the distant pastkind regardslocust treeobstruction of justiceopen caissonpiece of cakesixth formabdominouterectomybegetterburnisherchromesthesiaexichniafastigiumLamellisabell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