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铁质结壳;铁结核硬壳
ferricrust(铁质壳)是地质学中一个专业术语,指在热带、亚热带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表或近地表形成的富含铁氧化物(如赤铁矿、针铁矿)的坚硬壳层。其形成与地下水毛细上升、铁质在氧化条件下沉淀胶结松散沉积物有关,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成分与结构
主要由三价铁氧化物(Fe³⁺)构成,胶结砂砾、黏土等碎屑物质,形成多孔或致密的硬壳。其铁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颜色常呈红棕色至暗红色,硬度类似混凝土 。
形成机制
成因与地下水活动密切相关:雨季时铁质随毛细水上升至地表,旱季水分蒸发后铁氧化物沉淀并逐渐胶结矿物颗粒。长期反复作用形成层状或块状硬壳,常见于古老风化壳(如砖红壤)表层 。
分布与环境意义
典型分布于非洲萨赫勒地区、澳大利亚内陆、巴西高原等干旱-半干旱热带区域。铁质壳可保护下层土壤免受侵蚀,但会阻碍植物根系生长与水分下渗,影响区域生态水文过程 。
分类关联
属于表生硬化壳(duricrust)的一种,与硅质壳(silcrete)、钙质壳(calcrete)并列。其存在常指示古气候的干湿交替变化,是重建古环境的重要标志层 。
来源:地质学术语数据库(如AGI Glossary of Geology)、干旱区土壤学专著(如《Pedogenesis and Soil Taxonomy》)、国际地貌学期刊(如《Geomorphology》)对铁质壳的定义与成因分析。
“ferricrust”是一个复合词,由“ferric”(铁的)和“crust”(外壳、硬壳)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