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emonchosis是什么意思,haemonchosis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血矛线虫病
专业解析
Haemonchosis(血矛线虫病)是一种由特定寄生虫引起的、对反刍动物(尤其是绵羊和山羊)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病原体:
Haemonchosis 的病原体是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这是一种寄生于反刍动物(如绵羊、山羊、牛、鹿等)真胃(皱胃)内的吸血性线虫。其显著特征是雌虫体内充满血液时呈现特征性的“红白相间”的螺旋状外观(红的是充满血液的肠道,白的是生殖器官)。
2.感染途径与生命周期:
- 动物通过摄食被感染性三期幼虫(L3)污染的牧草或饮水而感染。
- 幼虫在宿主的真胃内发育为成虫。
- 雌性成虫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 虫卵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孵化并发育成感染性幼虫(L3),完成生命周期循环。
3.致病机制与临床症状:
Haemonchosis 的主要危害在于成虫的吸血行为:
- 严重贫血: 成虫以其发达的口囊吸附在胃黏膜上,刺穿血管吸血,并分泌抗凝血物质。每条成虫每天可吸血多达0.05毫升。大量寄生时,可导致宿主急性、严重的失血性贫血。这是该病最核心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来源。
- 低蛋白血症与水肿: 除失血外,寄生虫活动造成的胃黏膜损伤还会导致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持续流失到胃腔,引起低蛋白血症,进而导致下颌间隙和体躯下部(如胸部、腹部)出现明显水肿(称为“颌下水肿”或“瓶颌”)。
- 其他症状: 患畜表现为精神沉郁、虚弱无力、食欲减退、体重急剧下降、生长迟缓、被毛粗乱、粘膜苍白(贫血所致)、腹泻(有时带血)、呼吸急促(贫血导致携氧能力下降)。在急性病例中,特别是幼畜和高感染负荷情况下,可能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
4.流行病学与危害:
Haemonchosis 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如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温带地区的夏季)流行最为严重,因为这种环境有利于虫卵和幼虫在牧场的发育和存活。该病是导致全球范围内绵羊和山羊生产损失(包括死亡、生长受阻、羊毛/奶产量下降、治疗成本增加)的最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山羊通常比绵羊更易感。
5.诊断与防治:
- 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严重贫血、水肿)、流行病学特点(季节、地区)、粪便虫卵计数(FEC - Faecal Egg Count)以及死后剖检(在真胃发现大量红色虫体及胃黏膜损伤)。
- 防治: 防治策略通常包括:
- 驱虫药治疗: 使用有效的抗蠕虫药(苯并咪唑类、大环内酯类如伊维菌素、左旋咪唑、莫西菌素等)进行治疗。但需注意耐药性问题。
- 牧场管理: 轮牧、与不易感动物(如马)混牧、避免过度放牧、在低风险季节(如干燥、寒冷时)利用牧场等,以减少幼虫污染。
- 遗传选育: 选育对血矛线虫具有天然抵抗力的动物品系。
- 营养管理: 保证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动物对寄生虫感染的抵抗力。
总结来说,Haemonchosis 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引起的、以真胃寄生和吸血为特征的反刍动物寄生虫病,其核心危害是导致宿主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相关临床症状,对畜牧业经济影响重大。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资料
Haemonchosis(血矛线虫病)是一种由线虫寄生虫引起的反刍动物消化道疾病,主要影响绵羊、山羊等动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
定义与病原体
Haemonchosis的病原体主要为两种线虫:
- Haemonchus contortus(捻转血矛线虫):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
- Haemonchus placei:多见于牛类。
这些寄生虫寄生于宿主的真胃(反刍动物的第四胃),通过吸血导致贫血、水肿等严重症状。
-
症状与危害
感染后,动物可能出现体重下降、黏膜苍白、下颌水肿(“瓶颌病”)、腹泻甚至死亡。该病在全球多地流行,尤其在湿热地区危害更显著。
-
术语来源与发音
- 英文发音:英 [he'mʌntʃəʊsɪs],美 [he'mʌntʃoʊsɪs]。
- 中文译名“血矛线虫病”直接反映了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矛状)和致病机制(吸血)。
该病防治需结合驱虫药物、牧场管理和动物免疫力提升。如需进一步了解病原体生命周期或具体防治措施,可参考兽医寄生虫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