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odor pollution
惡臭污染(Odor Pollution)指環境中因化學物質釋放或有機物分解産生的刺激性氣味,對生态系統和人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現象。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對應"malodorous pollution"或"offensive odor pollution",屬于環境科學領域的專業表述。
定義與特征 惡臭污染的核心特征是氣味濃度超出人體可接受阈值,主要來源于工業排放、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人類活動。中國《惡臭污染物排放标準》(GB 14554-93)将其定義為“刺激人類嗅覺器官引起不愉快感受的氣态物質”。
主要構成物質
檢測标準 依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Compendium Method TO-15》,通過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采用三點比較式臭袋法測定臭氣濃度(OU值)。
治理技術 活性炭吸附和生物濾池處理被證實對60%以上的惡臭物質去除有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采用源頭控制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的綜合防治策略。
惡臭污染是指環境中存在的具有刺激性氣味、能引發人體不適或健康危害的氣态污染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
惡臭污染是由4000多種能刺激人類嗅覺的物質引發的環境問題,這些物質通過大氣、水體或廢棄物擴散,導緻感官不適甚至生理危害。
判定标準
其特殊性在于以人類嗅覺感知為判斷依據,即使濃度極低(如萬億分之一)也可能引發明顯不適。
健康危害
環境危害
部分惡臭物質(如VOCs)參與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和二次有機氣溶膠,加劇空氣污染。
治理難點
因惡臭擴散快、濃度低,傳統監測手段難以精準捕捉,且治理需兼顧達标排放與居民感官體驗。
法律要求
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企業需“防止污染”而非僅“達标排放”,需徹底消除異味擾民問題。
若需了解具體惡臭物質檢測标準(如GB14554-93)或完整危害清單,可參考公衛百科、知網等權威來源。
被遺棄的婦女鼻腔狹窄補助泵單精受精卵單形董事費惰性載體多元半導體設備關系數據庫機可接受的質量标準控制記錄器藍肽類澱粉質裂變氣體濾氣器濾筒氯醛甲酰氨美替沙腙明線布線前庭裂氫硫輕視十二碳炔酸濕接觸酸性棗紅酸循環泵投資信托外線輸入位錯陣列微小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