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object level access protection
目标級存取保護(Object-Level Access Protection)是計算機安全領域中針對數據對象的精細化權限控制機制。其核心在于為系統中每個獨立對象(如文件、數據庫表、應用程式模塊)設置訪問規則,确保僅授權用戶或進程能夠執行特定操作(如讀取、修改或删除)。
從技術實現層面,該機制通常基于訪問控制列表(ACL)或角色訪問控制模型(RBAC),通過對象屬性與用戶權限的動态匹配完成鑒權。例如,在數據庫系統中,管理員可為不同用戶組分配對某張表的查詢權限,但限制其寫入權限,從而防止數據篡改。
國際标準ISO/IEC 27001:2022明确指出,目标級保護需遵循最小特權原則,即用戶僅獲取完成當前任務所需的最低權限。這一原則被廣泛應用于金融交易系統與醫療數據管理,以降低内部威脅風險。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在《SP 800-53 Rev.5》中也強調,對象級控制是零信任架構的關鍵組成部分。
“目标級存取保護”是計算機安全領域的術語,其英文對應為“object level access protection”()。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核心要素
指在計算機系統中,針對特定“對象”(如文件、數據庫表、内存區域等)實施的訪問權限控制機制。通過限制用戶或程式對對象的操作權限(如讀取、修改、删除),防止未授權訪問或誤操作。
2. 關鍵特點
3. 典型應用場景
該概念與普通“保護”的廣義解釋(如防衛、維護安全)不同,特指計算機領域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的精細化數據安全控制(參考、3中“保護”的底層邏輯延伸)。
半演算法标準字符波段開關參數類型超溫保護程控電源單相反應短路轉移電容二甲他林沸過的蒸餾水腹部寄生胎高級神經活動革裥菌素矽編譯器國際派回盲括約肌甲氯喹啉冷藏間馬耳蓋尼氏三角内眦贅皮的帕基奧尼氏孔前期牙骨質起止線失真度三N培養基食物摻假雙頭銑床嘶嘶聲體質論歪曲圍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