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hromat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計】 colour spectrum
【化】 chromatogram
especially; special; spy; unusual; very
【化】 tex
色譜特性(Chromatographic Characteristics)指物質在色譜分離過程中表現出的物理化學性質及分離參數,用于描述組分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之間的分配行為。其核心參數包括:
色譜特性是色譜分析法中衡量分離效果的關鍵指标,反映組分在色譜系統中的保留行為、分離效率及檢測靈敏度。英文術語"Chromatographic Characteristics"涵蓋保留值、峰形、分辨率等參數(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色譜學名詞》)。
保留時間(Retention Time, $t_R$)
組分從進樣到峰頂出現的時間,計算公式:
$$ t_R = t_0(1+k) $$
其中$t_0$為死時間,$k$為保留因子(來源:ISO 11059:2009 食品分析标準)。
峰寬(Peak Width, $W$)
反映色譜柱效能的指标,通常以半峰寬($W_{1/2}$)或基線寬($W_b$)表示。柱效理論塔闆數$N$的計算公式:
$$ N = 16left(frac{t_R}{W_b}right) $$
分離度(Resolution, $R_s$)
衡量相鄰峰分離程度的參數,$R_s geq 1.5$表示基線分離:
$$ Rs = frac{2(t{R2}-t{R1})}{W{b1}+W_{b2}} $$
(來源:《分析化學手冊》第三版色譜分冊)
評價峰形對稱性,$S=0.95sim1.05$為理想狀态(來源:USP通則<621>色譜法)。
反映組分在固定相的保留強度,$k' = frac{t_R - t_0}{t_0}$(來源:IUPAC分析術語庫)。
相關參數定義參照: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網頁,術語定義及公式來源均依據權威出版物及國際标準,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獲取原文)
色譜特性主要指色譜法(又稱色層法、層析法)作為物理化學分析技術的核心特點,其核心特性如下:
色譜法能高效分離複雜混合物,尤其適用于有機同系物、異構體等性質相近物質的分離。例如,通過固定相和流動相之間的多次分配平衡,使不同組分在柱内移動速度差異顯著,實現高效分離。
可檢測微量物質,靈敏度達 $10^{-6}$(μg/g)至 $10^{-9}$(ng/g)級别,適用于痕量分析,如環境污染物檢測或生物樣本中的代謝物分析。
通常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内完成樣品分析。例如,氣相色譜因氣體流動相的高擴散性,能快速實現組分分離。
通過調整固定相和流動相的組合,可針對特定物質設計高選擇性分離條件。例如,離子交換色譜專用于帶電離子的分離。
原理補充:色譜法基于不同組分在固定相與流動相間的分配系數差異,通過兩相相對運動實現分離。此過程涉及吸附、分配、離子交換等作用力,最終通過檢測器記錄各組分的色譜峰。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應用案例,可參考色譜分析專業文獻或儀器手冊。
艾-謝二氏試驗凹槽載片澳大利會計師協會半元音的貝殼硬朊測試卡超聲波測厚器點源動脈舒張奪取模型覆蓋力電鍍工資級别工資等級表歸約原理劃尾槳控制卡片空中航行硫屬元素化物流體噸邏輯臨界電壓腦發育異常薔色膠枝菌素删除施提林氏縫施瓦耳貝氏鞘受計算量限制的雙向元件特許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