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鎂鱗綠泥石
根據愛詞霸線上詞典的權威解釋,:
KLEMENTITE(音标:英['kleməntaɪt]/美['kleməntaɪt])
是礦物學領域的專業術語,中文譯名為鎂鱗綠泥石,屬于綠泥石族礦物的一種。該詞主要用于地質學相關文獻中,指代一種含鎂的層狀矽酸鹽礦物,常見于變質岩或熱液蝕變環境中。
綠泥石族礦物通常具有片狀結構,顔色多呈綠色,硬度較低(莫氏硬度約2-2.5),化學組成複雜,可能含鐵、鎂、鋁等元素。若需具體物化性質或地質分布信息,建議進一步查閱礦物學專業資料。
詞性: 名詞
發音: [klem-uhn-tahyt]
定義: klementite是一種鋁礦物,化學式為MgFe2Al9O16,屬于蛇紋石族。
用法: 由于klementite是一種科學術語,一般隻在科學研究中使用,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中。
解釋: klementite是一種鋁礦物,其名稱來源于美國地質學家Frank C. Klement,于1955年在美國的阿肯色州首次發現。該礦物主要存在于岩漿岩中,常與其他礦物一起出現。
近義詞: 無
反義詞: 無
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