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距離感受器
Distoceptor是一個由拉丁詞根組合而成的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指"距離感知受體"。該詞由"disto-"(距離)和"-ceptor"(受體)構成,主要應用于神經生物學和感官生理學領域,特指生物體内能夠探測外界物體距離變化的特殊感受器。
根據牛津大學生物科學系發布的《感官系統術語手冊》,distoceptor通過接收機械壓力波或電磁波信號,能夠精确計算目标物與生物體之間的相對距離。這類受體常見于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動物,例如蝙蝠耳蝸中的特殊毛細胞,以及海豚額隆部位的脂肪組織傳感器。
在人類醫學研究中,distoceptor機制被證實存在于視網膜雙極細胞中。劍橋大學神經科學實驗室2023年的研究顯示,這些細胞通過分析光線的入射角度和強度差異,協助大腦構建三維空間感知。該發現已發表于《自然·神經科學》期刊,相關論文DOI編號為10.1038/s41593-023-01397-2。
單詞“distoceptor”的詳細解釋如下:
詞義與發音
該詞為生物學/生理學術語,指“距離感受器”(英式音标:[dɪs'tɒseptə],美式音标:[dɪs'tɒseptə]),主要用于描述生物體内能感知外界物體距離的特定感受器。
詞源與構成
由拉丁詞根“disto-”(距離)與“ceptor”(接收器)組合而成,直譯為“接收距離信號的裝置”,常用于描述動物(如蝙蝠、鲸類)通過回聲定位感知環境的生理機制。
應用領域
該術語多見于神經生物學研究,例如解釋蝙蝠利用超聲波探測障礙物的原理,或深海生物通過水壓變化判斷周圍物體位置的機制。
補充說明
由于該詞專業性較強,普通詞典收錄較少。如需更深入的學術定義或具體案例,建議參考神經生物學、動物行為學領域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