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dicidosis是什麼意思,demodicidosi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蠕形螨病,蠕形蟲病;脂螨病
專業解析
demodicidosis(蠕形螨病) 是指由蠕形螨屬(Demodex)寄生蟲,特别是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過度增殖并侵入皮膚組織所引起的皮膚病。這些螨蟲通常少量存在于健康人類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中,屬于正常皮膚微生物群的一部分。然而,當宿主免疫力下降(如使用免疫抑制劑、患有艾滋病或白血病等)或皮膚局部環境改變時,螨蟲數量可能異常增加,導緻炎症反應和臨床症狀。
核心特征與臨床表現:
-
病原體與寄生部位:
- 毛囊蠕形螨主要寄生于毛囊,尤其在面部(鼻翼、額頭、頰部、眼睑)、頭皮和胸部。
- 皮脂蠕蠕形螨則主要寄生于皮脂腺和睑闆腺。
- 正常情況下,螨蟲以皮脂、角質細胞為食,其存在通常無症狀。
-
發病機制:
- 過度增殖:在特定條件下(免疫抑制、皮膚屏障功能受損、高皮脂分泌等),螨蟲數量顯著增加。
- 機械刺激與阻塞:大量螨蟲及其代謝産物、蟲卵可阻塞毛囊和皮脂腺導管。
- 免疫反應:螨蟲的幾丁質外骨骼、排洩物及死亡蟲體可作為抗原,引發遲發型超敏反應和炎症級聯反應。
- 繼發感染:毛囊阻塞和皮膚屏障破壞易繼發細菌(如葡萄球菌)感染,加重炎症。
-
典型症狀與體征:
- 面部皮膚病變: 這是最常見的部位。表現為持續性紅斑、毛細血管擴張、丘疹、膿疱、鱗屑,外觀可類似酒渣鼻(玫瑰痤瘡)、脂溢性皮炎或口周皮炎。有時被稱為“螨蟲性酒渣鼻”。
- 眼部症狀(眼睑炎): 螨蟲侵入睑緣和睫毛毛囊可引起眼睑紅腫、瘙癢、灼熱感、異物感、睫毛脫落(秃睫)、睫毛根部鱗屑(袖套樣結痂),以及複發性睑腺炎(麥粒腫)或睑闆腺功能障礙,導緻幹眼症狀。
- 其他部位: 頸部、頭皮、前胸、後背也可能受累,出現毛囊性丘疹、膿疱。
- 瘙癢: 程度不一,可能較明顯。
-
診斷:
- 皮膚鏡檢: 最常用的診斷方法。從受累皮膚(如鼻溝、頰部)或睫毛根部刮取皮屑、分泌物或拔取睫毛,置于載玻片上,滴加生理鹽水或10%氫氧化鉀溶液,覆蓋蓋玻片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大量蠕形螨成蟲、幼蟲、蟲卵或蛻皮殼即可确診。通常認為每平方厘米皮膚螨蟲密度超過5隻具有診斷意義。
- 皮膚活檢: 較少常規使用,但在組織病理切片中可在毛囊内發現螨蟲橫斷面。
-
治療:
- 外用藥物: 是主要治療方法。常用藥物包括:
- 殺螨劑: 5% 撲滅司林(Permethrin)乳膏、10% 克羅米通(Crotamiton)乳膏。
- 抗寄生蟲/抗菌劑: 1% 伊維菌素(Ivermectin)乳膏(對蠕形螨有高度活性)。
- 硫磺制劑: 5-10% 硫磺軟膏。
- 茶樹油: 5-50% 濃度(需注意濃度過高可能刺激皮膚),具有一定殺螨和抗炎作用。
- 甲硝唑: 外用凝膠或乳膏,兼具抗寄生蟲和抗炎作用。
- 眼睑局部治療: 使用茶樹油濕巾或專用清潔液(如含4-松油醇的産品)仔細清潔睑緣和睫毛根部。
- 口服藥物: 對于嚴重、頑固或伴有明顯炎症的患者,可考慮口服伊維菌素或甲硝唑(需醫生評估風險和益處)。
- 對症處理: 控制繼發細菌感染(外用或口服抗生素)、抗炎(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或短期弱效激素)。
來源說明:
- 本解釋綜合了醫學皮膚病學領域的共識性知識,核心内容參考了權威皮膚病學教科書,如《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和《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中關于寄生蟲性皮膚病和蠕形螨病的章節。這些教科書詳細描述了蠕形螨的生物學、緻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标準及治療方案。
- 由于要求提供真實有效鍊接,而直接鍊接至特定教科書章節通常需要訂閱權限或訪問醫學數據庫(如ClinicalKey, UpToDate),此處無法提供直接線上閱讀鍊接。但讀者可通過大型醫學圖書館、線上醫學數據庫(需訂閱)或購買相應教科書獲取最權威、詳盡的專業信息。
網絡擴展資料
"demodicidosis" 是一個醫學術語,其含義和相關信息如下:
-
定義與病因
該詞指由蠕形螨(Demodex)寄生引起的皮膚慢性炎症,又稱蠕形螨病或毛囊蟲病。病原體主要通過寄生于人體毛囊或皮脂腺引發症狀,常見寄生部位為鼻部、前額、頭皮等皮脂腺豐富區域。
-
病原體特征
蠕形螨體細長如蠕蟲,體長約0.9毫米,生命周期約14天,包括卵(60小時)、幼蟲(36小時)、蛹(132小時)和成蟲(120小時)四個階段。蟲體寄生會導緻毛囊擴張和皮脂分泌增多。
-
症狀與流行病學
- 常見于30歲以上成年人,兒童罕見,發病率約10%-27%。
- 輕度感染通常無症狀,重度感染可表現為紅斑、丘疹、膿疱等慢性皮炎症狀,可能被誤診為酒糟鼻或痤瘡。
-
診斷與治療
臨床診斷需通過皮膚刮片鏡檢确認螨蟲存在。治療常用外用殺蟲劑(如硫磺軟膏、甲硝唑凝膠)和口服藥物(如伊維菌素),需結合皮膚清潔護理。
-
術語補充
- 英文發音:/ˌdemədaɪˈdoʊsɪs/(标注為"demodicidosis",但未提供音标;此處參考類似構詞法推導)。
- 别名:脂螨病、毛囊蟲皮炎(中文醫學文獻常用名稱)。
該疾病屬于世界衛生組織ICD-10分類中的B88.0編碼。若出現疑似症狀,建議盡早就醫進行專業診斷。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