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dicidosis是什么意思,demodicidosis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蠕形螨病,蠕形虫病;脂螨病
专业解析
demodicidosis(蠕形螨病) 是指由蠕形螨属(Demodex)寄生虫,特别是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过度增殖并侵入皮肤组织所引起的皮肤病。这些螨虫通常少量存在于健康人类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中,属于正常皮肤微生物群的一部分。然而,当宿主免疫力下降(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艾滋病或白血病等)或皮肤局部环境改变时,螨虫数量可能异常增加,导致炎症反应和临床症状。
核心特征与临床表现:
-
病原体与寄生部位:
- 毛囊蠕形螨主要寄生于毛囊,尤其在面部(鼻翼、额头、颊部、眼睑)、头皮和胸部。
- 皮脂蠕蠕形螨则主要寄生于皮脂腺和睑板腺。
- 正常情况下,螨虫以皮脂、角质细胞为食,其存在通常无症状。
-
发病机制:
- 过度增殖:在特定条件下(免疫抑制、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高皮脂分泌等),螨虫数量显著增加。
- 机械刺激与阻塞:大量螨虫及其代谢产物、虫卵可阻塞毛囊和皮脂腺导管。
- 免疫反应:螨虫的几丁质外骨骼、排泄物及死亡虫体可作为抗原,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和炎症级联反应。
- 继发感染:毛囊阻塞和皮肤屏障破坏易继发细菌(如葡萄球菌)感染,加重炎症。
-
典型症状与体征:
- 面部皮肤病变: 这是最常见的部位。表现为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鳞屑,外观可类似酒渣鼻(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或口周皮炎。有时被称为“螨虫性酒渣鼻”。
- 眼部症状(眼睑炎): 螨虫侵入睑缘和睫毛毛囊可引起眼睑红肿、瘙痒、灼热感、异物感、睫毛脱落(秃睫)、睫毛根部鳞屑(袖套样结痂),以及复发性睑腺炎(麦粒肿)或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干眼症状。
- 其他部位: 颈部、头皮、前胸、后背也可能受累,出现毛囊性丘疹、脓疱。
- 瘙痒: 程度不一,可能较明显。
-
诊断:
- 皮肤镜检: 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从受累皮肤(如鼻沟、颊部)或睫毛根部刮取皮屑、分泌物或拔取睫毛,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或10%氢氧化钾溶液,覆盖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量蠕形螨成虫、幼虫、虫卵或蜕皮壳即可确诊。通常认为每平方厘米皮肤螨虫密度超过5只具有诊断意义。
- 皮肤活检: 较少常规使用,但在组织病理切片中可在毛囊内发现螨虫横断面。
-
治疗:
- 外用药物: 是主要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包括:
- 杀螨剂: 5% 扑灭司林(Permethrin)乳膏、10% 克罗米通(Crotamiton)乳膏。
- 抗寄生虫/抗菌剂: 1% 伊维菌素(Ivermectin)乳膏(对蠕形螨有高度活性)。
- 硫磺制剂: 5-10% 硫磺软膏。
- 茶树油: 5-50% 浓度(需注意浓度过高可能刺激皮肤),具有一定杀螨和抗炎作用。
- 甲硝唑: 外用凝胶或乳膏,兼具抗寄生虫和抗炎作用。
- 眼睑局部治疗: 使用茶树油湿巾或专用清洁液(如含4-松油醇的产品)仔细清洁睑缘和睫毛根部。
- 口服药物: 对于严重、顽固或伴有明显炎症的患者,可考虑口服伊维菌素或甲硝唑(需医生评估风险和益处)。
- 对症处理: 控制继发细菌感染(外用或口服抗生素)、抗炎(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或短期弱效激素)。
来源说明:
- 本解释综合了医学皮肤病学领域的共识性知识,核心内容参考了权威皮肤病学教科书,如《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和《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 Clinical Dermatology》中关于寄生虫性皮肤病和蠕形螨病的章节。这些教科书详细描述了蠕形螨的生物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
- 由于要求提供真实有效链接,而直接链接至特定教科书章节通常需要订阅权限或访问医学数据库(如ClinicalKey, UpToDate),此处无法提供直接在线阅读链接。但读者可通过大型医学图书馆、在线医学数据库(需订阅)或购买相应教科书获取最权威、详尽的专业信息。
网络扩展资料
"demodicidosis" 是一个医学术语,其含义和相关信息如下:
-
定义与病因
该词指由蠕形螨(Demodex)寄生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又称蠕形螨病或毛囊虫病。病原体主要通过寄生于人体毛囊或皮脂腺引发症状,常见寄生部位为鼻部、前额、头皮等皮脂腺丰富区域。
-
病原体特征
蠕形螨体细长如蠕虫,体长约0.9毫米,生命周期约14天,包括卵(60小时)、幼虫(36小时)、蛹(132小时)和成虫(120小时)四个阶段。虫体寄生会导致毛囊扩张和皮脂分泌增多。
-
症状与流行病学
- 常见于30岁以上成年人,儿童罕见,发病率约10%-27%。
- 轻度感染通常无症状,重度感染可表现为红斑、丘疹、脓疱等慢性皮炎症状,可能被误诊为酒糟鼻或痤疮。
-
诊断与治疗
临床诊断需通过皮肤刮片镜检确认螨虫存在。治疗常用外用杀虫剂(如硫磺软膏、甲硝唑凝胶)和口服药物(如伊维菌素),需结合皮肤清洁护理。
-
术语补充
- 英文发音:/ˌdemədaɪˈdoʊsɪs/(标注为"demodicidosis",但未提供音标;此处参考类似构词法推导)。
- 别名:脂螨病、毛囊虫皮炎(中文医学文献常用名称)。
该疾病属于世界卫生组织ICD-10分类中的B88.0编码。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专业诊断。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