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dɪˈfæmətri/ 美:/'dɪˈfæmətɔːri/
adj. 诽謗的;中傷的;破壞名譽的
The article was highly defamatory.
這篇文章充滿诽謗。
Questions cannot be defamatory; only statements can.
這些問題并不是诽謗。 隻有完整的陳述才能構成诽謗。
Was there a defamatory statement? Was there a defamation?
這是流言蜚語嗎?這是诽謗嗎?
The public prosecutor is seeking legal advice on whether the book may be defamatory.
檢察機關正搜集相關法律依據,要指控此書是否已涉及诽謗。
He was to be charged with publishing a defamatory statement against the police, the paper said.
他将以發表诽謗警察的聲明被指控,該報說。
adj.|calumniatory/infamatory;诽謗的;中傷的;破壞名譽的
defamatory(诽謗性)指以口頭或書面形式發布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陳述,構成法律上的诽謗行為。該術語在法律語境中特指通過不實信息導緻個人、組織或實體社會評價降低的言論。
根據牛津法律詞典的定義,defamatory陳述需具備三個核心要素:1)向第三方傳播;2)包含可能損害聲譽的内容;3)未滿足真實性抗辯條件(Oxford Reference,https://www.oxfordreference.com)。美國法律信息研究所指出,構成诽謗需證明陳述具有明确指向性、傳播範圍及實際損害後果(Cornell Law School,https://www.law.cornell.edu)。
英國司法部的實踐指南顯示,社交媒體時代defamatory内容認定标準包括:推文轉發、網絡評論等數字傳播形式均可能承擔法律責任(UK Ministry of Justice,https://www.justice.gov.uk)。國際人權公約第19條同時強調,言論自由權不得侵犯他人名譽權,defamatory言論可能突破合法表達邊界(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https://www.ohchr.org)。
“defamatory” 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含有诽謗或中傷性質的言論、文字或行為,即通過虛假或惡意陳述損害他人名譽的内容。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讨法律案例或具體用法,可以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