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礦物] 鈣霞石
Wadeite is paragenic with aegirine, nepheline, arfredsonite, microcline and apatite, and associated with natrolite, rinkite and cancrinite.
與鈉沸石、層矽铈钛礦、鈣霞石等伴生。
This paper stresses the study on the petrology, mineralogy, petrochemistry, REE geochemistry, age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jadeite-cancrinite syenite.
本文着重讨論硬玉鈣霞正長岩的岩石學、礦物學、岩石化學、REE地球化學、時代及岩石成因。
Cancrinite(鈣霞石)是一種在火成岩和變質岩中相對常見的礦物,屬于方鈉石族礦物(Feldspathoid group)中的一員。它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定義與基本性質
Cancrinite是一種含碳酸鹽的複雜架狀矽酸鹽礦物。其化學組成富含鈉、鈣、鋁、矽,并含有碳酸根(CO₃²⁻)和附加陰離子(如Cl⁻、SO₄²⁻、OH⁻)。它的典型化學式可表示為Na₆Ca₂[(CO₃)₂|Al₆Si₆O₂₄]·2H₂O,實際成分常有變化。鈣霞石通常形成短六方柱狀或厚闆狀晶體,也常見塊狀、粒狀集合體。顔色多樣,包括白色、黃色、橙色、粉紅色、藍色或無色,玻璃光澤,莫氏硬度為5-6。
2. 晶體結構與分類
鈣霞石具有獨特的六方晶系結構(空間群:P6₃),其骨架由矽氧四面體和鋁氧四面體連接而成,形成開放的孔道。這些孔道中容納着鈉、鈣陽離子以及碳酸根離子、水分子和其他可能的陰離子(如氯離子、硫酸根離子)。這種容納外來離子的能力使其化學成分多變。它屬于似長石礦物,意味着其二氧化矽(SiO₂)含量低于長石,通常出現在SiO₂不飽岩石中。
3. 物理與光學性質
4. 産狀與成因
鈣霞石主要形成于:
5. 命名與發現
鈣霞石以19世紀俄羅斯政治家和經濟學家 Georg von Cancrin (1774-1845) 的名字命名。它最早于1839年在俄羅斯科拉半島的洛沃澤羅堿性岩體被發現。
權威參考來源:
Cancrinite(鈣霞石)是一種礦物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Cancrinite屬于似長石礦物的一種,主要成分為含鈉(Na)和鈣(Ca)的碳酸鹽-鋁矽酸鹽。它是一種較為稀少的礦物,常見于霞石、長石等礦物蝕變後的産物中,也可在變質岩或石灰岩與岩漿接觸帶形成。
化學組成與物理性質
形成環境與伴生礦物
主要形成于堿性岩漿岩環境,如霞石正長岩中,常與霞石、微斜長石、鈉長石等礦物共生。其形成與SiO₂不飽和、高堿質(Na₂O、K₂O)及高Al₂O₃含量的地質條件密切相關。
特征與鑒别
鈣霞石以粗至中粒結構、塊狀構造為特征,區别于花崗岩和正長岩。其高堿性和低二氧化矽飽和度是重要鑒别标志。
注:英文發音為英式['kæŋkrɪnaɪt],美式['kæŋkrɪnaɪt]。如需進一步了解礦物學應用或具體産地,可參考地質學專業文獻或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