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həʊməʊzaɪ'ɡəʊsɪs/ 美:/',homozaɪ'ɡosɪs; ,homəzaɪ'ɡosɪs; ,hɑməzaɪ'ɡosɪs/
n. [遺] 純質性;同型接合性;純合性(等于homozygosity)
Aim: To examine the genetic homozygosis of the HLC inbred mouse.
目的:檢測新培育的HL C近交系的基因純合性。
homozygosis(純合性)是遺傳學中描述生物體特定基因座攜帶兩個相同等位基因的狀态。該術語由希臘詞根"homo-"(相同)和"zygosis"(結合)構成,最早由英國遺傳學家威廉·貝特森在1902年提出。其形成機制包括近親繁殖、遺傳漂變或自然選擇壓力導緻的基因型均質化,在育種實踐中常用于穩定目标性狀。
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基因數據庫記載,純合性對隱性遺傳病的表現具有決定性作用,例如囊性纖維化患者必須在該基因位點呈現純合狀态。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通訊》最新研究指出,自然種群中純合性水平升高會降低遺傳多樣性,可能引發近交衰退現象。
在農業領域,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通過連續自交培育純合品系,成功開發出抗鏽病小麥品種,該成果已推廣至全球30餘個國家。分子生物學檢測中,SSR标記和SNP分型技術可精确鑒定基因組的純合區域,為遺傳圖譜構建提供關鍵數據支撐。
“Homozygosis”是一個遺傳學術語,指某個基因座上攜帶兩個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的狀态,即純合狀态。這一概念與“雜合狀态”(heterozygosis)相對,後者指同一基因座上的兩個等位基因不同。
若您遇到拼寫相似的術語(如更常見的homozygosity,表示群體中純合基因型的頻率),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确認其定義。遺傳學術語的細微差異可能影響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