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极其恐惧。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上:“凡所书判,或是卒然,故趋事皆惊神破胆矣。”
“惊神破胆”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容极其恐惧或惊人的情景,使人精神受到强烈震撼,甚至失去勇气和斗志。
词义分解
出处
最早见于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凡所书判,或是卒然,故趋事皆惊神破胆矣。”
该成语属于较冷门的四字成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语境中。
《惊神破胆》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令人感到非常惊讶恐怖,使人心神震动、胆战心惊的意思。
《惊神破胆》这个成语的部首有“忄”、“心”、“瓦”,总共有14个笔画。
《惊神破胆》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故事中,孙悟空在斗战胜佛过程中展现了惊天的神通,令众神咋舌,敌手都胆战心惊。
《惊神破胆》这个成语的繁体字为「驚神破膽」。
在古时候,「惊」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旧字形为「驚」。而《西游记》的故事中使用的就是旧字形的「驚」。
这个音响效果太震撼了,简直是一声《惊神破胆》。
惊叹、惊讶、神奇、胆战心惊、震撼、惊魂未定
触目惊心、兴师动众、叫人瞠目结舌
安然无恙、淡定自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