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其计谋;向人征询意见。《书·召诰》:“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 孔 传:“况曰其有能考谋从天道乎?” 汉 蔡邕 《释诲》:“童子不问疑於老成,瞳矇不稽谋於先生。”
“稽谋”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维度解析:
“稽谋”指考察计谋或征询他人意见,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召诰》:
“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
(译文:更何况说要能考察计谋是否符合天道呢?)
汉代蔡邕《释诲》中也有使用:
“童子不问疑於老成,瞳矇不稽谋於先生”
(强调年轻人应向有经验者征询意见)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明代林俊诗句“饮德尝新酒,稽谋缀旧人”,展现了其在古典诗文中的修辞功能。
注:如需具体古籍用例分析,可参考《尚书注疏》或《蔡中郎集》等文献。
《稽谋》是一个表示谋划、策划的词汇。
它的拆分部首是禾和言,禾表示与农业有关,言表示与言语、语言有关。
它的总笔画数为16画。
《稽谋》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儒林列传》中。原文中有一句话“稽其大略”,其中的“稽”就是指内容相对复杂、繁杂。
在繁体字中,稽的部首禾被替换为禾,形成了「積謀」。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稽字的形状与现代稍有不同,它的上半部分是一个笔画繁复的左耳朵形状,下半部分则是一个与“口”相似的结构。
1. 他精明老练,常常在稽谋中取胜。
2. 这个计划经过了精心的稽谋和调查。
1. 组词:稽查、稽核、反稽、盗谋。
2. 近义词:策划、计谋、阴谋。
3. 反义词:无计可施、单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