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ubstandard parts
inferiority; second-class; second-rate
hardware; part; spare parts
【经】 part; parts
在机械工程与制造领域,"次等零件"指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存在缺陷或性能低于预期的零部件。其核心含义及汉英对照如下:
中文术语:次等零件
英文翻译:
来源:《机械工程术语词典》(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撰)
质量判定标准:
指不符合行业规范(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图纸公差要求,或存在材料缺陷、加工瑕疵的零件。例如:尺寸超差、表面裂纹、硬度不足等。
来源: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第8.7节"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常见缺陷类型:
来源:《金属材料失效分析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使用风险:
次等零件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率上升(如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缩短)、安全风险增加(如承重件断裂),并引发连锁性损坏。
可靠性公式:
$$ lambda = frac{1}{MTBF} $$ (其中 $lambda$ 为故障率)
来源:IEC 60812《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质量控制流程:
依据GB/T 19000系列标准,次等零件需经隔离→评审→返工/报废流程,并记录于《不合格品控制报告》。
来源:GB/T 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技术替代方案:
在航空、汽车等高端制造业,可通过工程偏差许可(EDA) 在限定条件下使用次等零件,但需经严格风险评估。
来源:SAE AS9100《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
"Substandard part"
A part that fails to meet established acceptance criteria due to material, manufacturing, or design defects, requiring formal disposition per quality management protocols.
来源:ASM Handbook Volume 11: Failur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SM International)
“次等零件”是由“次等”和“零件”组合而成的词语,具体含义如下:
次等
指质量或等级较低的,属于第二层次。
零件
指机械或电子设备中可独立装配、替换的单个部件,如螺丝、齿轮等。
“次等零件”指质量未达到最优标准、等级较低的机械或电子部件。这类零件可能因材料、工艺或性能不足,导致耐用性、精度或安全性较差,常用于对质量要求不高的场景或临时替代。
如需更专业的工业标准分类,可参考机械制造或行业规范文件。
暗绿帘石半月形体贝茨氏细胞区不完善的系统打孔率单变量求解单词道德感等加速凸轮点火照明低热值煤气鲱油Alosamenhaden复细胞动物合法身份混响剂量测定法记录表格精深的矿物资源剌柏木油裂解曲线氯化十六喹偏铝酸锂设计员十进制指示器书面举证暑天随机化算法诉讼程序法庭摊还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