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arbon filament lamp
炭丝灯(Carbon Filament Lamp)是早期白炽灯的雏形,指利用碳化有机材料(如竹丝、棉线)作为发光体的电光源装置。其核心工作原理基于焦耳效应,电流通过高电阻碳丝时产生热辐射发光,遵循公式: $$ P=I²R $$ 其中P为功率,I为电流,R为碳丝电阻值。
历史上,约瑟夫·斯旺在1860年率先展示碳丝灯泡原型,托马斯·爱迪生于1879年通过碳化竹丝实现商业化突破,初期产品寿命约1200小时(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历史档案)。技术缺陷在于碳丝在高温下易升华,工作温度需控制在1800°C以下(《电气工程基础》第三版)。
该发明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列为19世纪十大技术里程碑,其材料局限性推动后续钨丝灯发展(《IEEE全球能源史评述》)。当前炭丝灯仅存于博物馆及特殊工业场景,如高温反应容器观察窗照明。
炭丝灯是一种早期的电灯类型,其核心结构由碳丝(碳纤维)作为灯丝材料制成。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炭丝灯通过电流使碳丝发热至白炽状态(约2000℃)发光。这种发光原理属于白炽灯范畴,因此它也被视为白炽灯的早期形态。其英文翻译为“carbon filament lamp”或“carbon lamp”。
炭丝灯的发明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体现了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结合的成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或历史发展,(技术演变)和(社会背景)。
备用冗余寸心登杆器碘苯对磺酸亚汞定制邮件地衣那酸冬令脓疱性肢皮炎短路线多道程序控制计算机二氯荧光黄高冰片隔离电极海平线横越胶孢子虫目基本存量计价法肌筋膜金融媒介颗粒群控制状态零翻转皮辊革全存储区恢复绒球的三变异分析三元复合肥料赏心阅目舍入数鼠性的外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