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epəʊd/ 美:/'ˈepoʊd/
n. 长短句交替的古代抒情诗体;希腊抒情颂诗第三节
A classical greek poem modeled on the choric ode and usually having a three-part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strophe, an antistrophe and an epode.
诗歌以便唱歌曲为模式的古希腊诗歌,具有三部分结构,包括向左舞动时唱的诗句,向右舞动时唱的诗句以及抒情诗等三部分。
epode(长短句交替的颂诗)是古希腊和拉丁诗歌中一种特定的诗歌形式与结构,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结构定义
Epode 指古希腊合唱抒情诗(如品达的颂歌)或戏剧合唱中,继strophe(向左转时唱的段落)和antistrophe(向右转时唱的、与 strophe 格律相同的段落)之后演唱的第三个固定部分。其核心特征在于格律的差异:epode 的格律与前面的 strophe 和 antistrophe 不同,形成对比,标志着合唱队位置的固定或转向结束。这种strophe-antistrophe-epode 的三段式结构是古希腊合唱诗歌的经典范式。
作为独立诗体
在古希腊诗人阿尔基洛科斯 和后来罗马诗人贺拉斯 的作品中,epode 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体裁。这种诗体由两行组成一个诗节:
这种长短句交替 的结构是贺拉斯《Epodes》(《长短句集》)一书名称的由来,也是该体裁最显著的形式特征。
功能与效果
在合唱结构中,epode 起到总结、收束或提供不同视角 的作用,其格律变化带来节奏感和情绪上的转变。作为独立诗体,长短句的交替则产生一种张力、对比或讽刺的效果,贺拉斯便常以此体裁表达讽刺、劝诫或较为激烈的个人情感。
权威来源参考:
关于 epode 的详细定义、历史演变及其在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应用,可参考以下经典学术资源:
(由于无法链接至具体在线版本,建议通过学术数据库如JSTOR、Project Muse或图书馆获取上述资源。)
Epode 是一个源自古希腊文学术语的词汇,具有以下多层含义和背景:
基本定义
Epode 指古希腊抒情诗中长短句交替的诗体形式,常见于颂诗(ode)的第三节。它在结构上与“strophe”(诗节)和“antistrophe”(反诗节)交替出现,形成韵律上的对比。
在颂诗中的位置
在古典颂诗(如品达体颂诗)中,epode 作为第三部分,通常承接前两部分的抒情与呼应,起到总结或转折的作用。例如:
词源与延伸含义
该词源于希腊语epōidós(ἐπῳδός),意为“吟唱”或“咒语”,暗示其在诗歌中的节奏感和仪式性。
发音与拼写
其他语境中的使用
现代语境中,“Epode”也被用作品牌名称(如女装品牌),取其“高雅、诗意”的象征意义,但与文学术语无直接关联。
Epode 主要作为古典诗歌的特定结构术语,体现古希腊文学对形式与韵律的严谨追求。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应用实例,可参考古典颂诗研究或希腊文学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