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epəʊd/ 美:/'ˈepoʊd/
n. 長短句交替的古代抒情詩體;希臘抒情頌詩第三節
A classical greek poem modeled on the choric ode and usually having a three-part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strophe, an antistrophe and an epode.
詩歌以便唱歌曲為模式的古希臘詩歌,具有三部分結構,包括向左舞動時唱的詩句,向右舞動時唱的詩句以及抒情詩等三部分。
Epode 是一個源自古希臘文學術語的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背景:
基本定義
Epode 指古希臘抒情詩中長短句交替的詩體形式,常見于頌詩(ode)的第三節。它在結構上與“strophe”(詩節)和“antistrophe”(反詩節)交替出現,形成韻律上的對比。
在頌詩中的位置
在古典頌詩(如品達體頌詩)中,epode 作為第三部分,通常承接前兩部分的抒情與呼應,起到總結或轉折的作用。例如:
詞源與延伸含義
該詞源于希臘語epōidós(ἐπῳδός),意為“吟唱”或“咒語”,暗示其在詩歌中的節奏感和儀式性。
發音與拼寫
其他語境中的使用
現代語境中,“Epode”也被用作品牌名稱(如女裝品牌),取其“高雅、詩意”的象征意義,但與文學術語無直接關聯。
Epode 主要作為古典詩歌的特定結構術語,體現古希臘文學對形式與韻律的嚴謹追求。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應用實例,可參考古典頌詩研究或希臘文學史資料。
解釋: Epode是一個文學術語,指希臘古典戲劇的一種結構形式,通常用于舞台劇或者音樂劇中。Epode由一個或多個合唱部分組成,與其他部分形成對比,通常用于結束一個演出或者表明戲劇的主題。
例句:
用法: Epode通常用于描述希臘古典戲劇的結構形式,也可以用于描述其他類型的舞台劇或者音樂劇的結尾部分。在文學或者藝術評論中,Epode經常被用來分析戲劇或者音樂劇的主題和情感,以及與其他部分的對比。
近義詞: 結尾合唱曲(closing chorus)、尾聲(finale)
反義詞: 序曲(overture)、開場(opening)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