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richment factor是什么意思,enrichment factor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物化] 富集因子;[核] 浓缩因子
例句
The enrichment factor of mainly absorbent element is also high under dust and sand weather conditions.
亲地壳元素中的主成分元素在有沙尘天气时,其富集因子也偏高。
The DLLME technique showed the advantages of simplicity, rapidness, good recovery and high enrichment factor.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富集效果好、回收率高等优点。
The enrichment factor of sand aerosol which relate to crust and loess is the highest for absorbent sulphate and sedimental elements.
沙尘气溶胶相对地壳和黄土的富集因子,以亲硫元素和亲沉积层元素为最高。
The marine creatures have very strong enrichment ability to the organotin compounds and the enrichment factor is between 5000 and 10000 times.
海洋生物对有机锡化合物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富集倍数大约在5000-10000倍之间。
Source discrimination of the elements in the marine aerosol was discussed using the methods of enrichment factor, factor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应用元素富集因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南大洋、中国南极中山站邻近海域气溶胶中各元素的来源。
专业解析
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 EF) 是一个在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离工程等多个领域广泛使用的定量指标,主要用于衡量目标物质(如污染物、特定分子或元素)在某一特定介质、组分或区域中相对于背景或参考状态的富集程度。其核心概念是比较目标物质在“目标相”与“参考相”中的相对丰度。
1.基本定义与计算公式
富集因子通常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EF = frac{(Cx / C{ref})_{sample}}{(Cx / C{ref})_{background}}
$$
其中:
- $C_x$:目标物质(x)在样本中的浓度。
- $C_{ref}$:参比物质(ref)在样本中的浓度。参比物质通常选择在环境中相对稳定、分布均匀且不易受人为活动显著影响的元素(如铝(Al)、铁(Fe)、钛(Ti)或稀土元素)。
- $(Cx / C{ref})_{sample}$:样本中目标物质与参比物质的浓度比值。
- $(Cx / C{ref})_{background}$:背景值(或参考区域)中目标物质与参比物质的浓度比值。
该公式的本质是归一化处理,通过引入参比物质来消除或减小采样、分析过程中的非目标变量(如颗粒物粒度效应、稀释作用等)带来的影响,从而更真实地反映目标物质的富集状况。
2.主要应用领域与解释
- 环境地球化学(如土壤、沉积物污染评估):
在评估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来源时,EF是关键指标。计算时,常选择深层土壤、未受污染区域的地壳平均组成或特定参比元素作为背景值。
- EF ≈ 1: 表示目标物质主要来源于自然过程(如母岩风化),无明显人为富集。
- EF > 1: 表示存在富集现象。通常进一步分级:
- EF = 1-3:轻微富集(可能受自然变异或轻微人为影响)。
- EF = 3-5:中度富集(指示存在人为输入)。
- EF = 5-10:显著富集。
- EF = 10-25:强烈富集。
- EF > 25:极强富集(通常指示强烈的人为污染源)。
这种分级有助于识别污染热点区域和潜在污染源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如蛋白质组学、功能富集分析):
在分析高通量实验数据(如质谱、测序)时,EF用于评估特定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基因)在目标样本(如特定细胞器、疾病组织)中相对于对照样本(如全细胞裂解液、健康组织)的富集程度。
- 公式可表示为:$EF = frac{(Abundancex){target} / (Total)_{target}}{(Abundancex){control} / (Total)_{control}}$
- EF > 1: 表示目标分子在目标样本中显著富集,可能与其在特定生物学过程(如信号通路、疾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相关。EF值越大,富集程度越高,统计学意义通常也越强。
- 分离科学与工程(如萃取、色谱):
在评价分离过程(如溶剂萃取、膜分离)的效率时,EF定义为目标物质在富集相(如萃取剂、透过液)中的浓度与其在原始相(如料液)中的浓度之比。
- EF >> 1: 表示分离过程对目标物质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富集能力,是评价分离技术性能的重要参数。
3.解读注意事项
- 参比物质的选择至关重要: 选择不当会导致EF计算失真。在环境领域,需确保参比物质在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的地球化学行为稳定且一致。
- 背景值的代表性: 背景值必须能真实反映未受(或最小受)影响的自然状态。获取可靠背景值是准确计算EF的前提。
- 领域差异: EF的具体含义、计算细节和解释标准在不同学科领域可能存在差异,应用时需参考特定领域的规范和文献。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 环境地球化学应用: 《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关于重金属富集因子评估方法的综述 (DOI: 10.1016/j.envpol.2019.113378)。
- 污染评估案例: 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技术报告中对沉积物污染评价中EF的应用指南 (链接:pubs.usgs.gov/tm/2006/tm6A1/)。
- 生物化学应用: 《Nature Protocols》中关于功能富集分析(含EF计算)的标准流程 (DOI: 10.1038/nprot.2009.97)。
- 分离科学应用: 《Analytica Chimica Acta》期刊关于现代样品前处理技术中富集因子评价的讨论 (DOI: 10.1016/j.aca.2018.05.051)。
网络扩展资料
Enrichment Factor(富集因子) 是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物质或成分在某一体系中的浓缩程度或相对富集特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核心含义:Enrichment Factor 指某种物质在特定环境或过程中的浓度相对于背景值的比值,反映其富集程度。例如,在环境科学中,它用于评估污染物在土壤、水体或生物体中的积累情况。
- 计算公式(以生物信息学为例):
$$
text{EF} = frac{(n{text{pathway}}/N{text{total}})}{(k{text{pathway}}/K{text{total}})}
$$
其中,(n{text{pathway}}) 为差异表达蛋白中属于某通路的数量,(N{text{total}}) 为总差异蛋白数;(k{text{pathway}}) 为该物种所有蛋白中属于某通路的数量,(K{text{total}}) 为物种总蛋白数。
2.应用领域
- 环境科学:分析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在环境介质中的富集效应,如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
- 生物信息学:评估基因或蛋白质在特定代谢通路中的显著性富集,例如 KEGG 通路分析中,EF 值越大,表明差异蛋白在该通路中的富集越显著。
- 化学与工程:浓缩工艺中用于衡量目标成分的提取效率,如铀浓缩(uranium enrichment)。
3.其他相关术语
- Unjust Enrichment:法律术语,指“不当得利”,与科学中的“富集”无直接关联。
- Secondary Enrichment:指次生富集作用,常见于地质或生态过程。
4.参考来源
- 定义与公式参考(),环境与化学应用参考(),法律术语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endeavorhybrid ricetranspirehypocritetouchstoneunexceptionaladenovirusarmpitscountdowncoursebookdautEssolubemyelomanonprofittonometerbearing retainercourt clerkdissolved gasformative evaluationin mindshutdown systemsign up forvaginal bleedingacuitionalkynolbahadurdecoupagehyperlithemiahyperesthesiaMalacostr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