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richment factor是什麼意思,enrichment factor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物化] 富集因子;[核] 濃縮因子
例句
The enrichment factor of mainly absorbent element is also high under dust and sand weather conditions.
親地殼元素中的主成分元素在有沙塵天氣時,其富集因子也偏高。
The DLLME technique showed the advantages of simplicity, rapidness, good recovery and high enrichment factor.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術具有操作簡單、快捷、富集效果好、回收率高等優點。
The enrichment factor of sand aerosol which relate to crust and loess is the highest for absorbent sulphate and sedimental elements.
沙塵氣溶膠相對地殼和黃土的富集因子,以親硫元素和親沉積層元素為最高。
The marine creatures have very strong enrichment ability to the organotin compounds and the enrichment factor is between 5000 and 10000 times.
海洋生物對有機錫化合物有很強的富集能力,富集倍數大約在5000-10000倍之間。
Source discrimination of the elements in the marine aerosol was discussed using the methods of enrichment factor, factor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應用元素富集因子、相關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東印度洋、南大洋、中國南極中山站鄰近海域氣溶膠中各元素的來源。
專業解析
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 EF) 是一個在環境科學、生物化學、分離工程等多個領域廣泛使用的定量指标,主要用于衡量目标物質(如污染物、特定分子或元素)在某一特定介質、組分或區域中相對于背景或參考狀态的富集程度。其核心概念是比較目标物質在“目标相”與“參考相”中的相對豐度。
1.基本定義與計算公式
富集因子通常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
EF = frac{(Cx / C{ref})_{sample}}{(Cx / C{ref})_{background}}
$$
其中:
- $C_x$:目标物質(x)在樣本中的濃度。
- $C_{ref}$:參比物質(ref)在樣本中的濃度。參比物質通常選擇在環境中相對穩定、分布均勻且不易受人為活動顯著影響的元素(如鋁(Al)、鐵(Fe)、钛(Ti)或稀土元素)。
- $(Cx / C{ref})_{sample}$:樣本中目标物質與參比物質的濃度比值。
- $(Cx / C{ref})_{background}$:背景值(或參考區域)中目标物質與參比物質的濃度比值。
該公式的本質是歸一化處理,通過引入參比物質來消除或減小采樣、分析過程中的非目标變量(如顆粒物粒度效應、稀釋作用等)帶來的影響,從而更真實地反映目标物質的富集狀況。
2.主要應用領域與解釋
- 環境地球化學(如土壤、沉積物污染評估):
在評估土壤或沉積物中重金屬等污染物的來源時,EF是關鍵指标。計算時,常選擇深層土壤、未受污染區域的地殼平均組成或特定參比元素作為背景值。
- EF ≈ 1: 表示目标物質主要來源于自然過程(如母岩風化),無明顯人為富集。
- EF > 1: 表示存在富集現象。通常進一步分級:
- EF = 1-3:輕微富集(可能受自然變異或輕微人為影響)。
- EF = 3-5:中度富集(指示存在人為輸入)。
- EF = 5-10:顯著富集。
- EF = 10-25:強烈富集。
- EF > 25:極強富集(通常指示強烈的人為污染源)。
這種分級有助于識别污染熱點區域和潛在污染源 。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如蛋白質組學、功能富集分析):
在分析高通量實驗數據(如質譜、測序)時,EF用于評估特定生物分子(如蛋白質、基因)在目标樣本(如特定細胞器、疾病組織)中相對于對照樣本(如全細胞裂解液、健康組織)的富集程度。
- 公式可表示為:$EF = frac{(Abundancex){target} / (Total)_{target}}{(Abundancex){control} / (Total)_{control}}$
- EF > 1: 表示目标分子在目标樣本中顯著富集,可能與其在特定生物學過程(如信號通路、疾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相關。EF值越大,富集程度越高,統計學意義通常也越強。
- 分離科學與工程(如萃取、色譜):
在評價分離過程(如溶劑萃取、膜分離)的效率時,EF定義為目标物質在富集相(如萃取劑、透過液)中的濃度與其在原始相(如料液)中的濃度之比。
- EF >> 1: 表示分離過程對目标物質具有很高的選擇性富集能力,是評價分離技術性能的重要參數。
3.解讀注意事項
- 參比物質的選擇至關重要: 選擇不當會導緻EF計算失真。在環境領域,需确保參比物質在目标區域和背景區域的地球化學行為穩定且一緻。
- 背景值的代表性: 背景值必須能真實反映未受(或最小受)影響的自然狀态。獲取可靠背景值是準确計算EF的前提。
- 領域差異: EF的具體含義、計算細節和解釋标準在不同學科領域可能存在差異,應用時需參考特定領域的規範和文獻。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 環境地球化學應用: 《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關于重金屬富集因子評估方法的綜述 (DOI: 10.1016/j.envpol.2019.113378)。
- 污染評估案例: 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技術報告中對沉積物污染評價中EF的應用指南 (鍊接:pubs.usgs.gov/tm/2006/tm6A1/)。
- 生物化學應用: 《Nature Protocols》中關于功能富集分析(含EF計算)的标準流程 (DOI: 10.1038/nprot.2009.97)。
- 分離科學應用: 《Analytica Chimica Acta》期刊關于現代樣品前處理技術中富集因子評價的讨論 (DOI: 10.1016/j.aca.2018.05.051)。
網絡擴展資料
Enrichment Factor(富集因子) 是科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物質或成分在某一體系中的濃縮程度或相對富集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核心含義:Enrichment Factor 指某種物質在特定環境或過程中的濃度相對于背景值的比值,反映其富集程度。例如,在環境科學中,它用于評估污染物在土壤、水體或生物體中的積累情況。
- 計算公式(以生物信息學為例):
$$
text{EF} = frac{(n{text{pathway}}/N{text{total}})}{(k{text{pathway}}/K{text{total}})}
$$
其中,(n{text{pathway}}) 為差異表達蛋白中屬于某通路的數量,(N{text{total}}) 為總差異蛋白數;(k{text{pathway}}) 為該物種所有蛋白中屬于某通路的數量,(K{text{total}}) 為物種總蛋白數。
2.應用領域
- 環境科學:分析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在環境介質中的富集效應,如土壤中重金屬的遷移規律。
- 生物信息學:評估基因或蛋白質在特定代謝通路中的顯著性富集,例如 KEGG 通路分析中,EF 值越大,表明差異蛋白在該通路中的富集越顯著。
- 化學與工程:濃縮工藝中用于衡量目标成分的提取效率,如鈾濃縮(uranium enrichment)。
3.其他相關術語
- Unjust Enrichment:法律術語,指“不當得利”,與科學中的“富集”無直接關聯。
- Secondary Enrichment:指次生富集作用,常見于地質或生态過程。
4.參考來源
- 定義與公式參考(),環境與化學應用參考(),法律術語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jiaoziquestionnairemoonlightboisterousdissidentfriskyacquiescentcabbingpredominancestudsBavarian Alpsbe to blame forTrinidad and Tobagouniversal jointaphthongiaAryanautogirocioncolumneddihydropyrimidinasefarnesylpyrophosphateflowererhyostylyintercitykaurenejawbreakerjocunditymechanistmelinitegeomorp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