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微知著的意思、睹微知著的详细解释
睹微知著的解释
[see the hint,see the trend] 见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其发展的趋势
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三国志》
详细解释
看到事物的细微迹兆,就可认识其实质和发展。《南史·荀伯玉崔祖思苏侃等传论》:“ 高帝 作牧 淮 兗 ,将兴霸业, 崔 苏 睹微知著,自同奔走。”
词语分解
- 睹的解释 睹 ǔ 看见:目睹。先睹为快。耳闻目睹。熟视无睹。有目共睹。睹物思人。 见 笔画数:; 部首:目; 笔顺编号:
- 著的解释 著 ù 显明,显出:著名。著称。显著。昭著。卓著。 写文章,写书:著述。编著。著书立说。 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名著。巨著。遗著。译著。著作。 古同“贮”,居积。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睹微知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ǔ wēi zhī zhù(注音:ㄉㄨˇ ㄨㄟ ㄓ ㄓㄨˋ),其核心含义是通过观察细微的迹象,推断出整体趋势或本质。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 字面拆解:
- “睹”:观察、看见;
- “微”:微小、细节;
- “知”:了解、推断;
- “著”:显著、整体趋势。
合起来即“通过微小细节洞察全局”。
- 核心意义:强调敏锐的洞察力,能从细微征兆预判事物发展,常用于形容分析能力突出的人。
2.出处与典故
- 最早见于《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 此处通过自谦表达对趋势的推测。
- 另一例为《南史》记载的“崔苏睹微知著,自同奔走”,体现对人物行为的预见性。
3.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作谓语或宾语,如“他善于睹微知著,提前规避风险”。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义,多用于赞赏分析能力。
- 结构特点:连动式成语,强调从观察(睹)到推断(知)的动态过程。
4.近义词对比
- 见微知著:更常用,意义几乎相同;
- 一叶知秋:侧重通过单一现象推断整体;
- 原始见终:强调从开端预判结果。
5.实际应用示例
- 例1:科学家通过实验数据的微小异常,睹微知著,发现了新物理定律。
- 例2:企业管理者从市场波动中睹微知著,调整战略以应对潜在危机。
此成语适用于强调细节分析能力的场景,如学术研究、商业决策等,需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睹微知著》的意思
《睹微知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观察微小的事物来了解大问题的本质。它强调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于洞察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拆分部首和笔画
「睹」字的部首是「目」(mù),笔画数为13;「微」字的部首是「彳」(chì),笔画数为12;「知」字的部首是「矢」(shǐ),笔画数为8;「著」字的部首是「艹」(cǎo),笔画数为11。所以,整个成语的笔画数为44。
来源
《睹微知著》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篇》中。刘义庆以此表达了通过观察微小的事物来理解大道理的观点。
繁体字
《睹微知著》的繁体字写作「睹微知著」,拆分的部首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著」字常常在上方加上「皮」字旁,写作「蓫」。
例句
他通过不断观察细节,成功地睹微知著,发现了问题的根源。
组词
细微、洞察、本质、观察、事物
近义词
洞察一事千里、洞察一切、洞察一切第一系、洞察一事百叶窗。
反义词
不睹微知著、不洞察、浅薄、粗浅、看似懂事实背后的道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