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acrococcygeal sinuses
【医】 sacro-
end; remnant; tail; trail
【化】 tail end
【医】 cauda; caudae; tail
antrum; sinus
【医】 antra; antro-; antrum; burrow; sino-; sious
骶尾窦(Hiatus of Sacrococcyx),又称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是人体骶骨末端的天然骨性开口,位于骶骨背面正中线上,通常在第4骶椎至第5骶椎水平。该结构呈漏斗状或三角形缺口,由两侧的骶角(sacral cornua)围成,表面覆盖骶尾韧带(sacrococcygeal ligament),共同构成骶管(sacral canal)的下口。
位置与形态
骶尾窦位于骶骨背侧下端,介于两侧骶后孔之间。其形状多呈倒三角形或矩形,是骶管(容纳马尾神经和终丝的结构)的末端开口。骶角作为其边界的重要骨性标志,临床触诊时可被识别为两个对称的骨性突起。
内容物
骶管内含硬脊膜、终丝(filum terminale)及部分骶神经根。骶尾窦作为骶管的出口,是终丝穿出并附着于尾骨的位置,同时为硬脊膜外隙的延续部分提供通路。
临床意义
骶尾窦是骶管麻醉(caudal anesthesia)的关键穿刺点。穿刺针经此孔进入骶管硬膜外腔,可阻滞骶神经根,用于会阴部手术或慢性疼痛治疗。其定位方法为:触诊两侧骶角后,以两骶角连线中点作为穿刺进针点。
明确将骶尾窦定义为骶管末端的骨性缺损,详述其由第5骶椎椎弓未融合形成,表面由骶尾韧带封闭(第41版,骨盆与会阴章节)。
强调骶角作为骶管麻醉的体表标志,穿刺时需以45°角经骶尾韧带进针,避免误入骨膜下或穿透硬脊膜(第9版,脊柱区章节)。
系统描述骶管麻醉的操作规范,指出骶尾窦定位成功率受个体变异(如骶骨弓形角差异)影响,需结合影像学辅助定位(第8版,区域麻醉章节)。
骶尾窦是骶骨末端的解剖学标志,兼具结构功能与临床操作价值。其英文术语需根据语境选择:Hiatus of Sacrococcyx(强调位置)、Sacral Hiatus(通用解剖名)或Caudal Canal Opening(麻醉学用语)。权威文献一致认可其在骶管麻醉中的核心定位作用,并警示解剖变异对操作的影响。
骶尾窦(又称骶尾部藏毛窦)是一种位于骶尾部的慢性炎性病变,常见于肛门后方臀沟上端,主要表现为皮肤下窦道形成,常伴有毛发或异物存留。以下是相关解析:
骶尾窦是位于骶尾部的异常窦道,93%的窦道方向指向头端(脊柱方向)。窦道内常存在毛发或角质碎片,可能因毛发刺入皮肤引发感染,导致局部囊肿或脓肿形成。
骶尾窦在临床上也称“潜毛窦”“藏毛窦”或“尾部囊肿”。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奥克斯纳氏十二指肠括约肌除性征代阿斯丁达雷斯萨拉姆沙门氏杆菌地方资源敌菌腓地形学数据库动态扫描多余核查阀针复制单位个人的私生活工场监督部门骨胶原纤维汉防已硷角度测定法焦磷酸氢铈君王蓝脓淋巴原的临时雇工忙碌状态煤酚水美国石油学会技术规格普雷格耳氏试验器械森法迪上段数据图形输出程序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