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corona dischange; corona discharge
电晕放电(Corona Discharge)是一种气体电离现象,指在非均匀电场中,导体表面曲率较大的部位因电场强度过高,导致周围空气分子发生局部电离并发光的放电形式。该现象常见于高压输电线路、避雷针尖端等场景,可伴随微弱的蓝紫色辉光和臭氧生成。
从物理机制分析,电晕放电的形成需满足以下条件:(1)电极间存在非均匀电场;(2)电压达到空气击穿阈值的80%-100%;(3)电离产生的电子崩未发展至完全击穿。其电流强度通常在微安至毫安量级,符合公式: $$ I = k(V - V_c) $$ 其中$I$为放电电流,$V$为施加电压,$V_c$为起晕电压,$k$为介质系数。
工程领域主要关注其双重效应:一方面会造成电能损耗(高压线路年均损耗约3-5kW/km),另一方面产生的臭氧可用于空气净化、静电除尘等工业应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表明,优化导线直径与表面粗糙度可有效抑制电晕效应。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电晕放电产生的宽频电磁干扰(频率范围0.1-100MHz)可能影响无线通信质量。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建议采用分裂导线、均压环等防护措施,相关技术规范详见IEEE标准1459-2010。
电晕放电是气体介质在不均匀电场中发生的局部自持放电现象,常见于高压导体或尖端电极周围。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定义与形成机制
当导体表面存在曲率半径极小的尖端(如高压导线或电机绕组缺陷处),局部电场强度超过气体电离场强时,周围气体会发生电离,形成电子崩、流注等连锁反应,产生可见的蓝色辉光并伴随"嘶嘶"声。这种放电具有自持特性,可能以连续或脉冲形式存在。
主要特征
危害与应用
典型场景
常见于110kV以上输电线路、高压电机绕组缺陷处、避雷针尖端等场景。在潮湿或污染环境下,起晕电压会显著降低。
催化剂流蛋白质固定等效乘法速率典型小项地特拉岑滴体积法对苄氧基苯甲醛腭寄生胎畸胎黄杆菌属呼叫表佳机载探测地面雷达电子系统集总网络锯肌看错氯唑黑美味癖尼普氏试验碰头的前期量子论生物沼气制造场视网膜颞侧上小动脉柿叶草税务费铁杉属植物停止进行诉讼托收背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