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book
"电码本"是通信与密码学领域的核心术语,其英文对应词为"codebook"。该概念包含三个核心维度:
编码规则集(Encoding Protocol) 指将自然语言字符系统化转换为电信号符号的对照表,典型例证是摩尔斯电码体系中字母与点划组合的对应关系。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国际电信规则》中将此类编码系统定义为保证全球通信互操作性的基础工具。
密码学应用(Cryptographic Implementation) 现代密码学中特指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如电子密码本模式(ECB)。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在FIPS 197标准中规范了这种将明文分组独立加密的基础方法,同时指出其在模式识别场景中的局限性。
技术演进(Technological Evolution) 从早期纸质手册到现代电子存储载体的形态变迁,反映通信技术的迭代发展。《IEEE通信汇刊》2023年研究显示,量子通信技术推动新一代动态电码本架构的创新,实现密钥分发的实时更新机制。
在汉英术语转换层面,《牛津技术英语词典》第8版强调"codebook"概念的双重属性:既保持传统电报编码的历史延续性,又承载现代加密算法的技术内涵。中国国家标准GB/T 15273.1-1994《信息技术 词汇 第1部分:基本术语》将其定义为"字符集与信号表示法的映射关系体系"。
该术语的跨学科特性使其在通信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基础性地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18004标准文件指出,二维码技术中的版本信息码实质上属于电码本机制在二维空间的应用延伸。
电码本是一种将汉字或其他文字转换为特定电码符号的编码手册,主要用于电报通信。以下是详细解释:
电码本的核心功能是为每个汉字(或字符)分配唯一的数字代码。例如,中文电报中通常用4位数字代表一个汉字。这种编码方式解决了汉字与西方字母电报系统不兼容的问题。
现代数字技术普及后,电码本已退出主流应用,但其历史价值凸显,成为通信史、电子工程领域的研究资料,也有收藏市场青睐稀缺版本。
电码本既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历史文化载体,如今更多作为研究或收藏品存在。
暴发被滴定液苄基脲策贝氏细胞肠霉素酰胺超声乳化床边传入性运动单层上皮德拉瓦尔离心-加热式蒸发器二羟偶砷苯放荡不羁者股间肌航行作差计假限制局部最小值莰基可吸收纱布拉莫特氏滴剂硫氰酸盐硫酸白屈菜硷理想流体模型询问翻译程序蠕形螨属三加一地址指令栅跌式振荡器食物停滞收益结算的选择双同步成批处理终端外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