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校验英文解释翻译、偶校验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even
分词翻译:
偶的英语翻译:
by chance; even; idol; image; mate; spouse
【医】 pair
校验的英语翻译:
【计】 verify
专业解析
在数字通信与计算机系统中,偶校验(Even Parity) 是一种基础且重要的错误检测机制。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在数据位中添加一个额外的校验位(Parity Bit),使得整个数据单元(包含数据位和校验位)中值为“1”的比特总数保持为偶数。
1.核心定义与目的
- 中文定义:偶校验是一种奇偶校验方式,它确保传输或存储的数据块中,“1”的个数为偶数。
- 英文对应:Even Parity - A parity checking method where the parity bit is set to make the total number of 1s in the data unit (including the parity bit) even.
- 目的:主要用于检测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单个比特的错误(Single-Bit Error)。如果接收方计算出的“1”的总数变为奇数,则表明发生了错误。
2.工作原理
假设需要传输一个4位数据 1101
(其中包含3个“1”,是奇数):
- 发送端(添加校验位):为了使“1”的总数(数据位 + 校验位)为偶数,校验位需要设置为
1
。因为 1101
有3个“1”(奇数),加上校验位 1
后,总数变成4(偶数)。所以发送的数据单元是 1101
+ 1
= 11011
。
- 接收端(校验):接收方收到数据单元
11011
,计算其中“1”的总数:
- 如果总数是偶数(如本例中的4),则认为数据可能正确(无错误或发生了偶数个错误,后者无法检测)。
- 如果总数是奇数(如变成了3或5),则肯定检测到发生了错误(至少1个比特翻转)。
3.数学表达
偶校验位的值(P)可以通过对数据位(D₀, D₁, ..., Dₙ₋₁)进行模2加(异或运算 ⊕ 的逆,或同或运算)来确定:
$$
P = D₀ oplus D₁ oplus ... oplus Dₙ₋₁
$$
或者更直观地:
4.应用场景与局限性
- 典型应用:
- 串行通信(如UART)。
- 计算机内存(RAM)的简单错误检测。
- 早期网络协议和存储系统。
- 优点:实现简单,硬件开销小。
- 局限性:
- 只能检测奇数个比特错误(如1位、3位、5位...)。如果发生偶数个比特同时出错(如2位),则校验和仍为偶数,错误无法被检测。
- 只能检测错误,不能纠正错误。检测到错误后通常需要请求重传。
- 对突发错误的检测能力有限。
5.相关术语
- 奇校验(Odd Parity):确保“1”的总数为奇数。原理与偶校验相反。
- 奇偶校验位(Parity Bit):为实现奇偶校验而添加的额外比特。
- 奇偶校验错误(Parity Error):接收方检测到奇偶性不符时报告的错误。
延伸阅读
- 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原理:标准教材如《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John F. Wakerly)或《计算机组成与设计》(David A. Patterson & John L. Hennessy)都会详细讲解奇偶校验的原理与实现。
- 通信协议基础:了解UART、RS-232等使用奇偶校验的串行通信标准(参考相关通信标准文档或协议手册)。
- 错误检测与纠正码:奇偶校验是最简单的线性分组码(Linear Block Code),更高级的ECC(如Hamming码、CRC、Reed-Solomon码)能提供检错和纠错能力(参考信息论或编码理论教材)。
来源参考:概念定义和原理基于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领域的标准教材与行业规范,如《数字逻辑设计基础》、《数据通信与网络》以及IEEE相关通信协议标准文档。
网络扩展解释
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错误检测方法,主要用于验证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定义与目的
偶校验通过在数据中添加一个校验位,使得整个数据中二进制“1”的总数为偶数。其目的是快速检测单比特错误(例如因噪声干扰导致的某一位翻转)。
2.工作原理
- 校验位生成:发送端统计原始数据中“1”的个数。若为奇数,则校验位设为“1”;若为偶数,则设为“0”。
- 接收端验证:接收端重新计算“1”的总数(含校验位)。若结果为偶数,则认为数据可能正确;若为奇数,则判定存在错误。
示例:
原始数据为 1010
(含2个“1”),校验位为“0”,完整数据为 10100
;若传输后变为 10101
(3个“1”),接收端会检测到错误。
3.应用场景
- 早期计算机内存(如RAM)的简单错误检测。
- 低速串行通信(如UART协议)。
- 低复杂度场景中作为基础校验手段。
4.偶校验 vs. 奇校验
两者原理相似,但奇校验要求“1”的总数为奇数。例如,数据1010
的奇校验位为“1”,偶校验位为“0”。选择偶校验或奇校验通常由协议预先规定。
5.局限性
- 仅检测单比特错误:若两位同时出错(如
1→0
和0→1
),总“1”数仍为偶数,无法检测。
- 无法纠错:只能发现错误存在,不能定位或修复错误。
- 不适用于高可靠性场景:需结合CRC、海明码等更复杂的机制。
偶校验以低成本实现快速错误检测,适合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场景。但其局限性导致现代系统常采用更强大的校验方法。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爱迪生玻璃电极博弈论充饥磁器套管定步酶第一等品多角形砂多神经炎分层模型管理程序测试化合化学增感剂硷性矿泉肌伺服模型菌胶团期链路连接的网络控制程序逻辑分析制滤泡素过多马来酸亚锡梅子米德耳多夫氏夹配合计算机平日氢化偶氮化物全息摄影术龋易感性双边支付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