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英语单词大全

Phillips curve是什么意思,Phillips curve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输入单词

常用词典

  •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曲线

  • 例句

  • In the long run, the Phillips curve became vertical.

    那么从长期来看,菲利浦斯曲线就应该是垂直的。

  • A flatter Phillips curve is good news when unemployment is falling.

    对失业率的下降来说,平坦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好件好事。

  • The adjust and change of society expect may cause Phillips curve change.

    人们社会预期发生调整或改变可以使菲利浦斯曲线变形。

  • Because of such disparities, the Phillips curve concept is coming under increasing attack.

    由于这种差异,使得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

  • This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is called the Phillips curve.

    这种相对应的关系称作菲利浦曲线。

  • 专业解析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是宏观经济学中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短期权衡关系的经典理论模型。该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A.W. Phillips)于1958年基于英国1861-1957年的实证数据首次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后扩展为通胀率)呈负相关关系。

    一、核心机制与理论内涵

    1. 替代关系

      短期内,低失业率往往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亦然。这是因为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趋紧,企业需提高工资吸引员工,进而推高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反之,高失业率削弱工人议价能力,抑制工资与物价上涨。

    2. 政策启示

      该曲线曾为政策制定者提供"菜单选择":通过适度通胀刺激就业(例如扩大财政支出或货币供给),或容忍较高失业率以维持物价稳定。20世纪60年代,美国肯尼迪政府据此推行扩张性政策,实现失业率降至4%以下。

    二、理论演进与争议

    1. 长期失效挑战

      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颠覆原始模型。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指出长期中通胀预期调整会使曲线垂直,政策干预仅能短期有效。例如,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美国通胀率达12%,失业率超9%,二者同步攀升。

    2. 新凯恩斯主义修正

      引入预期增强型菲利普斯曲线:

      $$ pi_t = pi^e_t + beta (u_t - u^) + epsilon_t $$

      其中 $pi_t$ 为实际通胀,$pi^e_t$ 为预期通胀,$u_t$ 为失业率,$u^$ 为自然失业率。强调预期管理(如央行信誉)对政策效果的关键作用。

    三、现代应用与实证

    1. 曲线扁平化争议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多国失业率显著下降但通胀低迷(如美国2015-2019年失业率3.5%-4%,通胀持续低于2%),引发对曲线斜率变化的讨论。可能成因包括全球化抑制物价、锚定通胀预期及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

    2. 政策参考价值

      尽管关系弱化,央行仍关注该曲线框架。例如美联储2020年采用"平均通胀目标制",允许通胀阶段性超2%以支撑就业复苏,反映其对短期权衡的认可。


    权威来源参考

    1. 美联储经济研究库(Federal Reserve History):菲利普斯曲线演进史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通胀与失业的政策权衡
    3. 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菲利普斯曲线原始论文解析
    4.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预期增强型曲线模型

    网络扩展资料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解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A.W. Phillips 于1958年提出,通过对英国1861-1957年经济数据的分析,他发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后来,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其拓展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即高通胀率对应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对应高失业率。


    2.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3.政策意义与争议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权衡工具:


    4.扩展与应用

    现代理论将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结合,解释经济周期波动。例如,供给冲击(如油价上涨)会移动曲线,改变通胀与失业的关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数据或数学模型,可参考经济学教材或学术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depart forinsoucianceEDMhibernatedmotheringNOMAphytologicalrediscoveredsecretsspadingsubstantiatedjump upother assetsAdharaaldrinaspergillarbenzanthramycindemineralizeddesaspidindrabbleeldercareevolutionistfertilizinhydrotrencherHypotrichidaisocamphorjestbookjoyfulnessmedstax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