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ə'lʌmbɪəm/ 美:/'kə'lʌmbɪəm/
n. 铌
No. 3 is columbium orebody.
矿体为铌矿体。
“Columbium”是化学元素“铌”(niobium)的旧称,其原子序数为41,元素符号为Nb。该名称源于1801年英国化学家查尔斯·哈契特(Charles Hatchett)的发现,他在分析一种铌铁矿样本时首次分离出该元素,并以美洲大陆发现者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的名字命名。然而,1846年德国化学家海因里希·罗斯(Heinrich Rose)误认为这是另一种新元素,将其重新命名为“niobium”,源自希腊神话中的尼俄伯(Niobe),由此引发命名争议。直至1950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确定“niobium”为国际通用名称,但“columbium”仍在部分历史文献和工业领域(如美国早期的冶金文献)中被沿用。
铌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现代工业中至关重要。它具有高熔点(2468°C)、良好的超导性和抗腐蚀性,广泛用于制造高强度合金钢、超导磁体(如粒子加速器中的铌钛合金),以及航空航天发动机部件。世界权威科学数据库《自然》(Nature)指出,铌在核反应堆中作为包覆材料的需求近年来显著增长,因其能有效吸收中子并维持结构稳定性。
参考资料:
Columbium 是化学元素铌(Niobium) 的旧称,其化学符号为Nb,原子序数41,属于过渡金属。以下是详细解释:
Columbium 源自拉丁语“Columbia”(哥伦比亚),由英国化学家 Charles Hatchett 于1801年发现并命名。他当时从铌铁矿中分离出该元素的氧化物,将其称为“columbium”。但1844年德国科学家 Heinrich Rose 重新研究后将其命名为“Niobium”(源自希腊神话人物尼俄伯),后经国际化学界统一采用“Niobium”作为正式名称。
铌因高熔点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
1950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确定使用Niobium 替代 Columbium,以消除命名混乱。但某些领域(如冶金、地质)仍沿用旧称“Columbium”或“Cb”。
Columbium 是铌的旧称,现以 Niobium(Nb)为国际标准名称,广泛应用于高科技工业。如需进一步了解铌的提取或应用案例,可参考化学手册或材料学文献。
spokenby degreesnegligibleobscenereaperairmailedBrewscherishedkinoMohrnibblessenoritasshababunholdwafflesaqueous humorblood donationfallen outrotational flowtake up an occupationwave propagationacrylicsanticipaterarmfulaviditydemagogismFlexibakharmfullesskalsominechromate treatment